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剑圣喵大师

>>>01<<<

很多读者让我写下12月24号北京民航总医院杨文医生被杀的事情。

我一直在等具体的案情通报,它会告诉我们事情到底是怎么发展的,我根据事实来描述,这样才对得起读者和杨文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遗憾的是,我只看到犯罪者被刑事拘留了,具体的事情经过只有一位杨文医生同事对事情发生的描述。

根据各个新闻媒体的采访,该描述的真实性很高。

事情开始于12月4号,那天杨文医生接到一位95岁的老年女病人,诊断为“全身重症感染(胃肠道、泌尿系、肺部)并伴有心衰、心肌损伤,加上基础病多、高龄、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及其不好。

病人来时已经意识不清,但家属表示仅仅输液就好,医生尝试与其沟通,但毫无进展。

家属表示老人病情没有好转,觉得是医生用药用错了。

于是开始威胁医生“如果老太太死了,谁也别想活。”

老人的小儿子十分暴躁并且不听劝,时常在手术急救室和医生打架。

半个月里,医生们都胆战心惊。

直到平安夜那天凌晨五点,杨文医生在自己的案前工作记录,55岁的凶手提着刀慢慢走到杨文医生背后。

在交谈了20分钟后,他突然开始发狂,控制住杨医生的脖子,狠狠地砍了数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根本就是割头”杨文医生的同事回忆说。

“其中一刀砍断了右侧颈全部肌肉,砍断了气管、食管、颈内静脉、颈总动脉和通往身体的神经,连颈椎骨都断了……”

经过一天的抢救,杨文医生在凌晨去世了。

>>>02<<<

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宣传司新闻网络处副处长成义明确表示,这不是医患纠纷问题,而是一起非常严重的刑事犯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事件引发了网友的强烈疼痛,我的好友和读者很多都有了心理阴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一边是读者的心痛和谴责,另外一边则是不少网民的拍手叫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说是这次的杨文医生被杀事件中,在很多我声援的教师、医生被杀的事件里,评论区里必定有这样的声音:

你们老师成天到晚收红包,性侵学生,然后对教育不上心,你们不该死?

你们医生整天就办套餐,态度蛮横又骗钱,我都想杀了你们?

听到这些言论,我真的很害怕。

陈丹青曾说:

一个社会有三大底线行业:一教育,二医疗,三法律。无论社会多么不堪,只要教育优秀公平,底层就会有上升希望;只要医疗不黑暗堕落,生命就会得到起码的尊重;只要法律秉持正义。

社会不良现象就能被压缩到最小,如果三大底线全部洞穿,就是人间炼狱!

然而当前的现状就是,教育和医疗这两个行业,正在被人严重腐蚀。

为什么有些人会对医生极其仇恨,甚至杀医呢?

因为社会上大部分人在处理矛盾时,依旧没有分清问题和人是不同的!

说的清楚点,就是造成你问题的,并不是面对你的那个人。

比如,很多患者到今天都有个错觉,那就是:医生应该是妙手回春的。

假如医生没有把病治好,那自己所有的痛苦都是医生带来的。

他忘记了自己亲人已经年龄很大,机能衰退。

也忘记了自己平时是多么地不珍惜身体。

但就由于“死亡”“病魔”等,没有一个实体来和他面对。

于是他就把所有的怨气发泄在了面对他的医生身上。

这些人的认知更难明白一件事,那就是:

哪怕你的问题,真的是人制造的,那么制造这个问题的人,大概率不是面对你的那个人。还愿意面对你的人,多半是依旧有责任感的人。

比如,导致孙老太病情严重的主要原因,恐怕最大是年龄原因,其次是孙家人的态度让医生避之不及。

“天天犯浑的一家人,谁敢接诊收治?”

结果呢,杨文医生秉着负责任的态度去治疗孙家,她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中国的医疗是有其先进的地方的,那就是费用相比较少,效率较高。

但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医生的劳动强度大,分给每个人的诊疗时间不够。

为此,很多难以接受自己和亲人病情的患者就开始不满了。

她们心想:“难道你不该尽心尽力,关怀备至把我治好吗?”

要改变这个弊端是可以,美国的做法就是天价医疗费,大力发展私人诊疗。

打个救护车就可以让你倾家荡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医疗态度非常之好,每餐营养到位,每天心理医生都来找你聊天,上下楼康复医生带着你培训。

然而结果呢,200万美元的治疗费,光医生来查次房就是一万美元。

当然,你想医疗态度好又不贵,可能吗?

可能的!

加拿大就采用了这样的制度,但是嘛!

根本就轮不到你。

今年4月,有一位33岁的加拿大女患者玛丽莲在社交媒体上发视频哭诉:

三年前,她觉得自己身体有异常,就预约了家庭医生。

但因为排队预约的人太多,她一直等了两年才见到了医生,然后去做检查,被诊断为3期癌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1月,情绪崩溃的她去预约精神科医生,结果被告知要半年多后才能见到医生。

她在视频中哭着控诉新斯科舍省的医疗体系。

如果能够早一点看上医生,病情绝不至于被拖到癌症晚期。

加拿大医疗平均的等待时间,最长可以达到几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想要不排队得到及时完善的治疗,那你去富人医院就行了,可惜那里的费用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都承受不了的。

很明显,中国目前采用的医疗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同时中国人的年均收入却又不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部聚焦医疗关系的纪录片《人间世》,医院现场实地拍摄,历时2年完成,豆瓣评分9.6。

在片中有一句话反复强调,医生的作用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当大多数中国人都在享受了便宜和及时这两个优点后,有些人却还是不满足。

他的要求是:治疗极其专业,不管消耗多少医疗资源,而我自己呢,一分钱不出。

听上去像天方夜谭、痴人说梦是吗?

但有些人还真就找到了这样的方法,那就是——“医闹”。

只不过有的人闹的太情绪上头时,突然忘了自己原本的目的,变成了“杀医”。

大家需要明白一点,孙文斌的伤害的不仅仅是杨文医生,还有全社会的患者。

>>>03<<<

频繁的杀医事件,不仅凉了当事医院医生的心,更让医学生不敢再投入这个行业。

这会让本来就缺乏的医生,进一步丧失。

在一项针对医闹对医生影响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

省级医闹的严重程度每上升一个单位,考生选择医学专业的比例会下降0.56-1.7个百分点,医学专业平均入学分数会降低0.72分、最低入学分数降低0.49分。

甚至到了去年,兽医的录取线都高着普通医学院125分。

根据柳叶刀一篇名为《过去十年之中中国医学毕业生的培养和流失》的文章显示,2005年至2015年间,中国共培养了431万五年制医学毕业生,以及41万七年制医学生,共计470万医学生,但医生总数只增加了75万。医生流失加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结果呢,医院60岁以上的医生大幅增加,而年轻医生大幅减少。

近10年来,25-34岁的医生比例从31.3%降至22.6%,而60岁以上的医生比例从2.5%增加至11.6%。

可以这么说,孙文斌这样的杀人犯,在大家看不见的地方拼命夺走我们救命的机会。

这样的一个杀人者,不仅杀死一个恪尽职守的医生,

还会凉了十个热血医生的心,造就二十个明哲保身的医生。

接下来,如果医闹得到了赔偿款,就会鼓舞十个潜在闹事者学习,会掳走几百个等待医疗救助,永远不会闹事,永远都善良的普通病人的宝贵救命机会。

我们真的要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吗?

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涟漪效应”称为即一种危机同时引发多种危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考白·库宁发现:一群人看到有人破坏规则,而没有对这种不良行为的及时处理,就会模仿破坏规则的行为。

杰考白·库宁发现,这种“涟漪效应”的制止必须有两个条件:民众舆论的参与和社会制度的规范。

而当一旦法律出现漏洞而民众又沉默,这种“涟漪效应”会被迅速放大成“潮涌效应”。

目前《基本医疗卫生和健康促进法》已经通过,禁止任何人威胁、危害医护人员人身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如果没有舆论的参与,有些人总觉得法是惩罚不到自己头上的。

他们就像战场上的士兵一样,一旦有一个士兵冲在最前面,获得了巨大的奖励,那后面的人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其实,早期医闹就已经形成过“潮涌效应”,在国家立法后才有所制止。

但医院发生这样的事后,围观者却没有及时表示谴责凶手和同情,正如杨文同事所说:

“一屋子的抢救病人和家属明明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可是又假装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没有人安慰同情一下两个多小时前还救治他们的医生,没有人谴责行凶的那一床家属,他们只关心他们的治疗和住院,并且不停的催促。凶手的其他家属冷眼旁观看着我们的慌乱、无措、难过。抢救室的电话没完没了的响,外面好事的媒体、个人,不停的打进来询问,他们不知道这部电话,我们还要打出去呼叫全院的救援。”

我希望我的读者不是这样只顾自己的人。

医生很多时候真的救得了人命,却治不好冷漠的灵魂。

我希望大家能一起参与进来,控制“涟漪效应”的野蛮扩张。

保护一线医护人员,就是在保证你未来可以得到有效和及时的救治。

谴责那些用不当手段破坏规则的人,就是在保证你自己的权利。

别让医生胆颤,别让老师心寒,我们的社会才有未来。

有一份光就发一份热,你不可能一辈子不生病,因为在这件事上你永远都没法置身事外。

再纵容这些人犯浑,你将老无所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文医生应该去天堂了,但人间的这些蹉跎恐怕得我们来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