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华夏竹文化

我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从竹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和园林建设的源远流长的关系,以及竹子与人民生活的息息相关中不难看出,中国不愧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很多文人都是以竹做题、作喻、我们把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称为竹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植物恐怕竹子占据重要一席。英国学者李约瑟说得好,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中国是竹的故乡,全世界有100属1000多种竹子,而我国有37属约500种,不仅竹类竹质资源丰富,而且养竹用竹历史也一样悠久。

安吉竹海 四川蜀南竹海

一首古老的民歌《弹歌》唱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说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用竹子制作箭头、弓弩等武器,用于娱乐、捕猎或战争了。竹与人类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日常衣食住行中,到处都有竹的倩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感叹的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着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精神文化方面,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独特,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以及伦理道德,对中国文学、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竹与中国诗画

梅、兰、竹、菊,号称花中四君子。青青翠竹郝然在列,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面对竹子有感而发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竹子神话,诗歌,书画,形成了中国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竹是中国文学的重要题材,从《诗经》时代开始,历代皆有咏竹赋竹的诗文佳作,创作了难以计数的文学作品,形成了独特的竹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独树一帜,异彩缤纷。《诗经》中有大量竹诗,直接提及的有5首,出现7次,间接提及的有几十首之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诗卫风淇奥》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历史上对《诗经》中上述有关竹的记载有不同看法,但事实上指竹子是确凿无疑的。《诗经》编成于春秋时期,此后各朝各代各种典籍中都有竹诗画记载,在叙竹诗画时我们又无疑要提到几个动人的爱竹故事。

据《太平御览》记载晋代大书法家王徽之曾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他平生爱竹,可算竹子的好知音了。宋代苏东坡对竹子的评价也很高,他在一首《于潜僧绿筠轩》中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局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清代杰出艺术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可别喜爱和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也数以百计,丰富多彩,独领风骚。他在《竹石》图的画眉上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挺,任而东南西北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子龙-入云霄-137cm×68cm

而在当代亦有擅长画竹之人,此人名为姜子龙,把自己对竹的情感倾注于一首《爱竹》的诗:东坡有此句,不可居无竹;我亦一俗人,载满一壁屋。春来舒其气,秋到听风雨;唯君解吾意,伴我南华读。寒月初照时,繁叶添新翠;伴君十二时,此君搅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