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2019年12月30日下午3点30分,种文化——浙江衢州柯城余东农民画进京展在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开幕,100余幅农民画,手提包、丝巾、点钻画等9种、25款衍生品正式与全国公众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会嘉宾合影

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副司长王太钰,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冯乃恩,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马锋辉,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著名美术理论家张晓凌,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骆献跃,衢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钱伟刚,衢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郑奇平,柯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朱晓芬和部分在京的衢州乡贤朋友和余东农民画家代表出席。开幕式由衢州柯城区委书记徐利水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幕式由衢州柯城区委书记徐利水主持

此次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化馆、衢州市委宣传部、衢州市柯城区委委员会、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政府主办,衢州市柯城区委宣传部、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人民政府承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冯乃恩致欢迎词

冯乃恩首先致欢迎词,他表示,此次在恭王府举办的“农民画进京展”,展期内还将跨越春节长假,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都会在恭王府看到这个散发着泥土的芳香的展览。不仅可以看到余东地区农民画家的艺术创作,也将会对浙西地区的文化旅游起到良好宣传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马锋辉讲话

马锋辉介绍,两年前,在由中国美协主办的“二十四节气·全国农民画展”作品评选中,就有17幅余东农民画作品脱颖而出并参加展览。近年来,柯城区余东农民画更是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和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著名美术理论家张晓凌讲话

在张晓凌看来,相较于其他地区农民画,衢州柯城余东农民画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

一是具有当代性,把当代生活和当地农民的精神风貌表达得很充分,所表现的是新农村建设的题材,他们的风格是建立在新题材之上,呈现出一种非常有时代感的,有鲜活之气的这样一种美学风格;

二是余东农民画中多了一些文人气息和诗性。它的语言是反复磨练出来的、带有诗性品质的一种语言,这也源于浙江文人雅士风范的长期浸润。而且风格的设置、构图都非常用心,是比较高雅、抒情、文人气的一种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东村风貌-大俱源溪水

余东村位于衢州市区以西16公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远近闻名的农民画村。

上世纪七十年代,3名县文化馆干部下乡组织绘画培训,从此给余东的农民兄弟种下了绘画文化的种子,开启了农民的智慧和艺术天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衢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钱伟刚致辞

据钱伟刚介绍,余东农民种出了一条自己的致富道路,组建了余东农民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出以农民画为特色的装饰画、丝巾、雨伞、手提包、小屏风等40多个品种的衍生产品,乡伴余东理想村、中国·余东乡村美术馆、大师工作坊、画家主题精品民宿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为余东村和农民画家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现在,余东农民画年产值已超1000万元,村集体纯收入达70余万元,既富了脑袋,又富了口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东农民画画家代表郑利民发言

正如余东农民画画家代表郑利民所期盼的,他们会创作出更多、更好、更美的农民画精品力作,让余东农民画这门传统艺术世代相传,发扬光大,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中国梦征程中越画越好。

展览将一直持续到2020年2月2日。展览主题分三个展厅三大板块:嘉乐堂主殿展出历年获奖作品及近年优秀作品。东偏殿“种文化、树新风”主题,展示今年农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丰收画面。西殿“五水共治,绿水青山”主题,展示乡村新风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东村壁画-快乐童年 拍摄:郑刚

此次展出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农村的景色或村民的生活片段,展示的是浙西乡村特有的风土人情,洋溢着乡里乡亲淳朴、善良、奔放的感情色彩,抒发的是浙西农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讴歌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的新变化、新成就。

这既是对近半个世纪以来“余东农民画”自身发展的一次全面回顾,也是“文化脱贫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生动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王卫仙,题目:《踩高跷》 获2011年浙江省农民画乡邀请展优秀奖

随着队伍的壮大和作品艺术水平的提高,余东的农民画家也开始尝试着向艺术品市场进军,余东农民画品牌效应不断显现。

2004年秋天,余东村农民盼望已久的画展,首次在沟溪乡大会堂举行。当地市区一家新落成的茶楼老板听到这消息后,正准备采购一批字画用于装点茶楼,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专程从市区赶来观看余东农民画展,没想到这位茶楼老板不仅喜欢上余东村农民画,还以8000元成交价,选中了20余幅余东农民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金光炎,题目:《白露》 获2017年中国美协举办,二十四节气--柯城.全国农民画入选奖

作品变商品,首开记录。在此之后,一些农家乐饭庄、旅游景区以及单位与个人纷纷到余东村购买农民画,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0多万元。敢尝试就有收获,至 2006年间,农民画家创作的600余幅作品中,已有400余幅被政府及市场收购,农民增收10余万元。小有收获,激励巨大,走市场也反过来促进了农民画画的积极性。 村农民画协会还在衢州市区最繁华街区水亭街开设销售窗口,村里又有了设施完善的培训场地,余东村农民也就有了更为宽广的发展前景,来自欧盟、美国的一些国外朋友也慕名而来,高度赞扬当今中国农村新变化,新景象。并收购收藏余东村农民画以及美术工艺品等。

正如余东村民间竹编艺人所讲的:“以前我们只知道农民种地干活,哪想到还能通过文化产业赚洋钱,真是我们事先想都不敢想的美事、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余志清,题目:《芒种》 获2017年中国美协举办,二十四节气--柯城.全国农民画入选奖

最近几年,余东农民又开始从艺术创作转向美术工艺制作,将艺术性与工艺性有效结合在一起,积极利用当地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区域优势,不断拓宽销售市场,极大地突显了区域文化品牌特色,呈现出地域文化的多元化、管理系统化、经营多样化、生产规模化。

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累计开发出美术工艺品小屏风、美术工艺框、工艺品台面画、工艺美术挂件等16个品种,9个系列,产业从业人数达800多人,实现文化产业收入达200多万元,他们通过义乌文博会这一平台,不断推出自己的新产品,然后又通过国际商贸城,将产品远销中东、欧盟多个国家,从而进入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快车道,给当地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农民画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使之成为乡村珍贵的旅游资源,让美丽乡村更具文化魅力。“这里的村庄真好看!”在画村里游览,总能看见三三两两参加研学的学生,漫步在清丽整洁的小溪边,流连于色彩艳丽农民画墙绘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劳军,题目:《清明》 获2017年中国美协举办,二十四节气--柯城.全国农民画入选奖

今年8月份以来,余东村和旅游公司合作,全力发展农民画研学旅游项目,短短3个月就有超过5000名学生来画村研学,农民画研学产业已经成为村民致富的一项新途径。2019年,余东村农民画产业直接给当地村民带来了超过1000多万元的收入,人均增收近8000元。 在新的发展阶段,柯城区委区政府对下一步余东农民画的发展又有了新的更为长远的谋划,衢州市文联又专门派干部驻村联络指导,协调各方,一系列措施陆续出台。

一是打造阵地,建好并充分发挥村美术馆集创作、培训、交流、销售的平台功能;二是壮大队伍,让余东的农民画家走出去,观展、参赛、参展,开阔眼界,提高修养,增强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余爱仙,题目:《冬至》 获2017年中国美协举办,二十四节气--柯城.全国农民画入选奖

三是做亮艺术特色,强化余东农民画的艺术特质、地方特色,提升作品的艺术品位;四是做响品牌,多方出击,多措并举,让农民画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场、进校园---提高知名度,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喜欢余东的农民画;

五是做大市场,引导农民画家转变创作观念,对接艺术品市场和买家的消费需求,多创作适应市场需求的作品,在参展作品和销售作品创作上要两手抓,要拓宽销售渠道,组织农民画家积极参加各种展销、拍卖等促销活动,以卖促画,以卖养画,形成产业,增加收入,提振信心。 农民从种庄稼收益,到用艺术品创收,实现了人生的角色转换和美丽蝶变,他们把文化种在土地上,种在生活中,同时也种在自己的梦想里,农民种文化种出了一片美丽动人的风景。

发现中国美丽乡村,从品读衢州柯城余东农民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