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东祥

你这个美轮美奂的大村庄,跟我的家乡不过百里之遥,可是以前我孤陋寡闻,只是在报纸或电视新闻中听闻过“芷溪花灯”,而其他则一无所知。2019年初冬,和武平作协的文友们有幸踏入你的土地,便被一见钟情似地迷住了,心灵震撼了,神思为你所牵,从此你经常走入我的梦,走入我的心,与你一天的邂逅虽然是浮光掠影,但还是要做作业,写一篇小文,在你的皇皇大书面前,我迟迟不敢动笔,我知道,动笔也写不好,深怕浮浅轻慢了你,亵渎了你,但不写又神思不安,只得勉为其难,就好像关公门前耍大刀,李时珍铺前煎草药了。

芷溪得名于穿村而过的生满芷草的一条溪,几百年来,芷草生而又枯,溪流两岸的人们也一茬茬地生生灭灭,还有这块小丘陵和周边的天空、山川、风雨、植被及作物,当然还有数不胜数的可知和不可知的故事,村庄的离合悲欢,上演了多少幕戏剧,演绎了多少可喜可叹的传奇。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芷草总是兰草连在一起的。“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自古以来,兰芷就被人授予美好的想象,它们芬芳而不俗,自立自赏而不争艳斗奇,符合传统的文人君子遗世独立,不与现实妥协的品格。

连城之南,芷溪之村,千烟之家,古风犹存。聚居着万人的客家大村落,铺陈着明清余韵,吹拂着翰墨书香。堪比一副客家版的“清明上河图”,在芷溪古村落在停停走走,仿佛穿越到了历史的幽深之处,我们一行,除了服饰是现代的,还有在身旁不时突突而过的摩托车,不然,真的成为从前的村夫、士子和商贾,还是过着从前渔樵耕读的生活。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们愿意做一生一世的芷溪人。人们为什么愿意在这古色古香中伫立、思考以及心灵放松,因为此情此景似曾相识,比如我吧,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上杭武平交界的小山村,在1990年代前,村庄的样貌应该是古朴的,建筑很传统,一袭的土木结构,也有比较堂皇的厅堂屋,村中心有一座大的公厅,可能作为大队部使用,大队在此收粮以及开会议事,公厅最里处有一个小戏台,文艺宣传队有时演戏。村子很小,我家地势高,站在家里两层楼的栏杆上,全村景物一览无余,沿山的是排列不齐的屋舍,中间的是稻田,屋舍边和稻田边是菜地,一条小溪由东向西蜿蜒而过,村道上是劳作的乡亲,行走中或者停下吃草或排泄的耕牛,稍微大的声响全村皆知。那时的人们几乎一年也不用几时出村,但人们视野中有四时天地,有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有家长里短,有一年四季轮转和各种作物生长成熟收割。这应该比现在的人们局促于水泥格子房要好吧。当然,芷溪比我村气派,但也是放大版的农耕村居,内在涵义其实相近的。现在的人们人们也奔忙于衣食前途,但生存的竞争甚于古时。神思为之高速紧张,所以呀,人们愿意回到生活节奏慢的对前途可预期的时候,而不要过紧张的现代生活啊。

芷溪这个大村镇,古建筑之宏富,人文底蕴之丰厚,是本传统文化的华美厚重之大书,书中激越回荡着客家人艰苦创业的雄浑之音,是一幅幅元明清乃至民国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芷溪的繁华得之于水,在民国及以往,水运是人员交通和商业贸易的血脉,因为有了便捷的水运,你成为连城县数一数二的码头和商业重镇,使这个普普通通的客家山村联通了潮汕以及外面的世界,村庄的农民也从这条水路络绎而出,走出了农耕的小天地,读书、经商,做工,村庄劲吹着商业文明的风,吹拂着海洋文明的果敢进取,并与儒家的忠孝节义互相碰撞和融合,这里集聚了各种信息,融通着金银钱财以及各种官场和商场的规则,收拢着全国各地的商品乃至生产生活的技艺,能工巧匠也在这里大显身手,芷溪人从此眼界开阔了,胆略雄壮了,客家人是汉人中最吃苦,品质最优秀的,有了这因缘际会,成就了芷溪这个“客家大宅门”,成就了芷溪独有的文明形态,当然,保持这个形态也是多么地不易呀,它需要守着老祖宗的遗训,守住老祖宗的基业,更重要的是守住客家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拳拳初心。

我们浮光掠影地走上一天半天,只看到芷溪华美大书的封面,要真正走入芷溪的内心,哪有那么容易的呀,芷溪有灵魂么,我认为是有的,在贫瘠的山地上,历经几十代人的努力,从茅舍陋居到商贸通市,其坚实的基础是客家人血脉中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而腾飞的翅膀乃是客家人对传统文化的融通和发展,芷溪的灵魂在山水中,这里指的山不单是地理上的山峦,而更重要的是勇毅客家人,而水,不特指芷溪水,更是农业文明与商业文明融通的水。山水交融,如春风化雨,终能化育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化育出人民富庶社会安定文明有序的美好家园。但是,客家人,芷溪人,可不能故步自封呀,交流、开放、学习和借鉴才是文明能够发展的形态,我们走在古老的巷陌之间,绝对不应沉缅于老祖宗的文明而不能自拔,要知道,芷溪的发展繁荣也得益于向外界的开放和交流,而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不能以封闭自守的心态,以老祖宗的辉煌而自居,并由此局促不前,那样就不是芷溪的初衷,更不是客家人的初衷了。

201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