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善文忠,继续咱们的佛教史。

昨天是元旦,是2020年的开始,发出来文章后才发现忘了给大家送上新年的祝福了,已经审核完了定时发布就没有再撤回修改。今天来个迟到的祝愿: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法喜充满,四时吉祥,工作顺利,事业进步,身体安康,家庭和睦,家人友爱,永远快乐!真希望世间所有的美好祝福都送给大家元旦就像出生的太阳,预示着新的开始,让我们为了美好的生活努力奋斗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咱们继续,上一篇讲了斯里兰卡由于内战导致出现了大混乱,僧团和寺院也在其中饱受摧残。等到最胜菩提四世在位期间,也就是到了公元658年到674年左右,他受到一位名叫驮他尸婆上座比丘的引导,开始进一步补偿过去国王和诸侯们,破坏佛教所造成的各种损失。他同时护持大寺、无畏山寺和祈园寺,并且把一千户人家的税收,供养给三个寺院,同时下令全国禁止杀生屠宰。王后也兴建了一些寺院供比丘尼居住。国王夫妇做了榜样,老百姓们以他们楷模更加的护持佛教。

就是在这个时期,佛教首次出现了守护经的念诵仪式。守护经是什么呢?守护经也叫《保护经》,按照巴利语直译叫《毕利多》。是一套经,他们都是从南传的巴利语经藏中选取的,具体有多少数量呢?这个在不同的时期,或者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版本,有说八部的,有说十一部的,还有说二十九部的,反正数量不少,我们按照八部这个版本讲。

八部经分别是:《三宝经》《孔雀护经》《吉祥经》《阿达那帝亚经》《三重护经》《慈悲经》《指蔓经》《幢顶护经》。以《三宝经》为代表的一些经,就是讲述通过念诵佛、法、僧的殊胜功德来获得保护的经文。而以《慈悲经》为代表的经文,通过对某一类特定的众生乃至对一切有情众生散播慈爱,而获得保护的经文。以《吉祥经》为代表的经文,都是讲述佛陀对其弟子,特别是广大在家的居士信众进行明理教导的经文。其他的经文各有各的功效,还有的是诵持鬼神的名号,所以守护经是一个集合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守护经》出现的原因

是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心理安全需求,以及婆罗门教的强大攻势。斯里兰卡由于比较佛系,军队的战斗力不是特别强,印度老是想搞点事情,所以过去几百年来,经常让人家按在地上摩擦摩擦。对外战争和内部战争的频频发生,就让老百姓了,极大的缺乏安全感,对于平安顺遂的渴求就变得越来越强烈。我们现在说,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所以佛教应运而生的,当仁不让的站出来,来为国民提供心灵上的护佑,让他们能够摆脱恐惧,获得平安喜乐的心境。

婆罗门教强大攻势又是怎么回事呢?由于南印度的外敌,类似陀密罗人一样,他们信仰婆罗门教,随着他们军队的入侵,婆罗门教也随之进入斯里兰卡,开始生根发芽。婆罗门教可不是吃素的,首先辈分就比佛教高,毕竟出现的时间比佛教早得多,而且他也不是类似于像萨满教偏原始的宗教,他的思想体系,哲学体系,神学体系都很完善,非常的成熟,因此在获取信众方面绝对不容小觑。

斯里兰卡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婆罗门教的影响力正在逐步的扩大,面对这个局面,佛教更多的体现出自己的优势,保持广大民众对自己的信仰。在具体的操作原则上,就是全面彻底的为人民服务。相对于更加注重与人民大众打成一片的大乘佛教而言,小乘佛教尤其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与社会各个阶层的衔接和关联没有那么的紧密。他们相对更加注重的是僧人自身的修行。但是形势逼人,都打上门来了,再不做调整,再不尽可能的融入社会,那就该出事。

既然为老百姓服务,那怎么个服务法呢?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守护经了。应用的场景是什么呢?首先就是生老病死,全都可以请僧人念诵守护经。其次结婚娶媳妇,乔迁之喜,也可以请僧人来念守护经,自己的产业买卖开业也可以念守护经。甚至新年卫塞节以及佛牙节等大型节日的时候,也可以念守护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念诵《守护经》的情景和流程

首先,当自己家里有事,想要请僧人念经,可以提前一两天到寺院里面去跟师父们说。要告诉你们家里是什么事需要念经,以及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在得到比丘的同意之后,就可以回家准备了。一次一般会来多少人呢?不会低于15位比丘。这些僧人来了念经的时长一般是一个小时,这是基本的标配。也有的比较长,根据记载最长的可以连念五天,每天一小时。就有点象今天佛教寺院里为老百姓做法事。

其次,仪式正式开始之前,主人在场地比较核心的位置摆放佛像,然后献上鲜花、香之类的供养物品,并在佛像前摆放一盆清水,一本贝叶(不知道贝叶经的可以看我前面的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守护经》和一个护卫圣线球。当僧人们来到家门口时,这一家的男性成员会为每一位比丘洗脚擦脚。因为根据戒律,比丘们是不能穿着鞋进到在家人的家里的,生病了才能例外。

再次,再依据自己受戒的年龄,从高到低依次进入屋内。如果是比较虔诚的信徒,会在地上铺上地毯,撒上花瓣儿,点上上好的香之类的东西,尽力供养他们。僧人们进屋之后就会开始布置场地,比如说迎请舍利之类的法物放在佛像前。然后一字排开坐好,这时候恭候的亲戚朋友们,上前顶礼三拜,接下来是由主人带领全家一起念诵《护卫经》的邀请文。如果不会念也不要紧,在场的长老比丘带着一句一句的念,在这之后比丘会给信徒们做简短的开示,就是关于念经的意义、功德和利益之类的。

根据上座部佛教的传统,在做布施、说法和禅修之前,先向比丘请求三皈依和五戒,令其戒行清静,从而使得获得的功德更加殊胜,因此为了施主们的利益,比丘可以授予他们三皈五戒。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功德。

随后比丘们开始齐声按次序的念诵礼敬三宝,大吉祥经、三宝经等等经文,具体的内容和数量,会根据这一家人请僧人诵经的目的进行增减和调整。可以说这种念诵的内容基本上都属于私人定制。僧人们念诵经文很有韵律感,特别讲究,很好听,创造出一种非常祥和的氛围。这就体现了宗教口耳相传的魅力,这个我们前面提到过,这种感觉是读经书所体会不到的。比如在宗教仪式中都特别的重视音乐和旋律,因为带有神圣性和感召力的旋律本身,能够让人非常快的进入一种空灵虔诚的冥想状态,特别有助于体会宗教的教义、思想和情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僧人们念诵守护经的时候,甚至还会有类似方言版的念法。就是面对不同身份地位和不同地区的信众的时候,念诵的语调都不太一样。

开始诵经不久,会有一位男居士漫步上前,接过圣线球,线的一端比丘拿着,另一端一个一个的传递给每一位在家的信徒,拿到之后,大家恭敬合掌,安静的聆听佛陀的法音。念诵后再把圣线收回,然后把它们剪成一段一段的护卫绳。由长老把它绑在信徒们的右手腕儿上,女众要由其他人帮忙代绑。供在佛前的清水,也就是护卫水,就可以饮用或者用来洗脸。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为居士们做些祝福或者佛法开示。信徒也可以献上袈裟日用品之类,以积累布施的功德,种植自己的福田。在念诵的最后,一般是以随喜功德作为结束。

当然,在离开之前,比丘还可以带领信徒们念诵回向功德文,把所做的一切善德作为断除烦恼,证悟涅槃的助缘,同时也可以把功德回向给亲戚甚至一切众生,到这里,念诵《护卫经》的仪式就算圆满成功了。

这种弘法利生的方式,直至今天还在斯里兰卡进行着,不过形式又有了演变。现在通过电台电视台等现代化的媒体进行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性发言

南传佛教的比丘们,改变自己过去的行为习惯,深入百姓,为在家信众念诵守护经的出现,虽然有其面临婆罗门教竞争的时代背景,有其保护佛教自身影响力的现实诉求,但是这并不是说上座部的这一行为,是完全出于争夺信众这种功利的目的,或者说是被逼无奈的应对之举。其实这是标志着佛陀大乘思想的又一次光芒闪耀。

佛陀创立佛教的初心其实就是让人们离苦得乐,其中的路径千千万万条。不同的传法者,不同的听法者、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不同的机缘,都会想画出各种各样的路径,而这种路径上的多种多样,多姿多彩,其实正是佛陀广大包容的内心,外在的一种投诉,变化不是妥协,变化是革新,改变乃至否定自己过去的一些思想或者行为,不是退步,而恰恰是前进。

虽然南传上座部佛教,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小乘佛教,对于大乘佛教总体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看法,但这并不代表上座部佛教会完全的放弃或者排斥大乘佛教的精神。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这恰恰是佛陀一直贯彻的思想追求,在这一点上,佛教中的不同教派之间,是能够实现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共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持佛陀最开始最本初的发愿,大家相互之间展现更多的理解,包容和学习,而不是因为路径不同而相互排斥乃至相互攻讦,这才是佛教不同僧众和信众之间应该具有的态度。这可能也算是另一种层面上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