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支付变得更加即时、无形和免费,银行的支付收入正在逐渐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埃森哲研报,全球银行业15%的支付收入(2800亿美元)可能会被数字支付增长和非银行竞争所取代

根据预测,在2025年时,尽管总支付收入会比2019年增加5.5%,但是源自消费者的消费支付的占比会小幅度减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15到2018年间,银行交易当前信用卡交易和费用收入已经在下降,监管触发了费用压缩,技术取代了银行在支付中的作用。

据统计,商业客户信用卡交易收入下降了33%,消费者借记卡交易收入下降了近15%,消费者信用卡收入下降了近12%。

是谁让银行的支付收入大打折扣?

为了迎合同步交换的市场需求,也就是付款与交货互为条件的等价交换,第三方支付应运而生。

其实际是资金支付的“中间平台”,相较现钞结算和票据结算,更加便捷和可靠。

现金支付往往伴随着假钞,没有找零,找零错误等问题,第三方支付很好地规避了这些问题的出现。

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软件层出不穷。根据不完全列举,常被使用的有以下这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支付软件有的被广泛使用,有的可能不太为人所知,但移动支付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一直居高不下,用户规模仍小幅增长。

在2019年6月的时候,移动支付使用率已经达到了74.1%,使用人数达到6.3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第三方支付市场呈现出财付通和支付宝双头垄断格局,整体上财付通略显领先优势。

财付通(注:合并微信支付和手机QQ钱包)和支付宝的共同渗透率为93.8%,两巨头各自的渗透率分别为92.4%和7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冉冉升起的新星OR昙花一现的流星?

为了扩大移动支付在支付市场的份额,开发出更多的潜在客户,巨头玩家们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开发技术,力求将技术与网络支付业务深度融合。

其中,刷脸支付作为被广泛关注的高新科技产物在2018年被正式使用,但用户在现阶段似乎并不感兴趣。

根据统计与预测,在2019年,仅会有1.18亿人使用刷脸支付。相较6.3亿的移动支付用户总规模,刷脸支付的行列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不得不提的是用户们已养成使用习惯的扫码支付,与之相比,刷脸支付仍体现出较多局限性。

具体来说,刷脸支付不仅受限于终端设备投入和商家覆盖率等问题,还在安全问题上让许多用户望而却步

以下是通过统计和分析微博上一个热度较高的关于刷脸支付的视频下的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难看出,网民们最担忧的便是安全问题,比如面部识别有偏差,隐私信息会遭到泄露。

还有一部分网民认为刷脸支付很难去使用,进而形成了一定的抗拒感。

网民们的担忧同样也是让大规模的移动支付用户迟疑的主要原因。

从现阶段来看,用户对刷脸支付只是处在感觉新鲜、仅仅愿意尝试的阶段

而想要彻底消除用户对刷脸支付的安全方面的认知障碍,并将尝试性使用行为转变成支付习惯,各支付行业巨头们仍需花费更多的精力与时间,通过有效的普及与宣传引导消费者的思想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