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政治责任,也是庄严承诺。当前,距离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一年时间,虽然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全面小康实现度显著提升,但与高水平要求相比、与兄弟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已达标的指标还存在反弹下滑风险,剩下未达标的指标都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对此已作了较为系统的工作部署和安排,全市上下要拿出决战决胜的奋斗姿态、不胜不休的坚韧毅力,紧紧围绕既定的目标和要求,紧盯短板弱项,全力以赴巩固已成指标、促进可成指标、攻坚滞后指标,坚决啃下“硬骨头”、完成硬任务,确保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坚持四化同步绿色跨越、推进“六增六强”是宿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路径,新的一年,必须坚持这一思路不动摇,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这一工作思路,是全市上下共同探索的结果。从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效看,不论是小康实现度的提升、经济总量的攀升、产业结构的转变,还是农房改善工作的稳步推进、教育医疗供给的有效扩大、社会治理的效能提升等,都充分证明了这一工作思路是符合上级要求、契合宿迁实际的。各级干部要从战略高度理解把握“坚持四化同步绿色跨越”与推进“六增六强”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开创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发展的稳定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新局面。

项目是我们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最有力抓手,也是决战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法宝。实践反复证明,特别是近两年,通过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我们加速了产业的集聚与转型,提升了城市的功能和品质,补上了民生短板与弱项。项目建设既为高水平小康建设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又为长远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后劲。新的一年,从宿迁发展的现实和时代要求出发,仍然必须牢牢把经济建设特别是项目建设、产业培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我们要始终高擎“项目为王”旗帜,全力抓项目、强产业,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发展,牢牢夯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扩投资,以大项目的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要聚焦体量质量,加快引建重特大项目;聚焦集群集聚,加快建强支撑性产业;聚焦科技创新,加快打造引领型平台。要围绕营商环境深化改革,精塑“五最五优”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工作机制,把宿迁建成投资乐土,创业高地。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这也是宿迁需要补齐的短板。新的一年,我们要坚持以城带乡,抓龙头、带全域,坚定不移推动城乡融合,不断提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品质成色。一要抓空间优化,提升城市能级。紧抓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契机,科学编制中心城区和三个县域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挖掘和释放城市发展空间。二要促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围绕建设“中国酒都”和水美城市,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内涵品质;大力实施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智能城市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集聚度、承载力。三要推农房改善,促进乡村振兴。围绕“持续走在苏北前列”目标,稳步推进农房改善三年行动计划,让更多的农民住房实现改善,让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成为宿迁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的靓丽底色。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归宿就是抓保障、增福祉,坚定不移推动民生改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这方面需要补齐做强的东西还很多,新的一年,我们要切实补齐民生短板,织牢兜底性民生保障网,积极构建统筹城乡的常态化减贫助弱机制,从抓脱贫向防返贫延伸,从省定经济薄弱村达标向相对经济薄弱村增收拓展,从实施精准脱贫向建设长效机制转变。制度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新的一年,我们还要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制度保证。特别是要健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体制机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巩固脱贫成果解决相对贫困、城乡居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制度机制和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要更大力气办好基础性民生幸福事,在事关广大群众生活的教育、文化、医疗、环保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普惠性民生获得感,让每一个人切实感受到全面小康建设的成果,真正把宿迁建成不仅数字达标,更受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

责任编辑 王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