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朴的四合院中,青石板上嵌满了苔藓,斑驳的窗花上长出了丝丝银网。

主人房内,王父(化名)安详地躺坐在太师椅上小憩,手边的收音机里沙沙传出有磁性的男中音:“深圳市,明天晴,气温16-22摄氏度。元旦佳节期间,回北方探亲的旅客需多添衣服,做好防寒准备...”

文 | 阿叁

采访 | 阿叁 红苹果

编辑 | 阿叁

这是王父在隆里古城度过的第63个元旦。王父是土生土长的隆里人,生于隆里北城门王家大院。王家大院是王父的太爷爷王学礼(化名)筹金修建而成,是目前隆里尚存的四大院之中保存最为完善的一家。

“那时候十里八乡的人都叫我太爷爷「王叫花」,他老人家那时候其实哪里是什么叫花,是一个真正的大老板哩!从这里到黎平的木材生意都是他一个人在做!大家之所以叫他王叫花,是因为那时候他打扮得像叫花子。”

—等待,也是一种传承—

跟王父聊起王家大院时,他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整了整挽起的衣袖,将烟盒中未抽完的半根香烟重新点燃。

“古时候这边很多劫匪,而且根本没有商道。从黎平到隆里的行商只能走水路,走完水路后还要再走个把月才能到村里。那时候他身上经常有黄金白银,每次在黎平做完生意后就会找一家铁匠铺把所有的金银全部熔炼,然后镀在一个破碗上,在碗上再涂上牛粪、泥巴,沿路乞讨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老人家每次出去一趟都是一年半载的,我的太奶奶就是在门口这个石阶上等他回来。逢年过节的时候,门口这一排也挂上了她熏好的腊鸡、腊鱼,有时候也会挂上一两块腊肉——我太爷爷就爱吃肉,我们王家这些男的也都爱吃肉。”

王父说起这段历史时,侧身摸了一下墙面上的青石砖,似是在示意我们,这片地方便是隆里古城的「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留存着的,便是那份最简单的传承。

“我也经常在这里等我儿子过年从深圳回来。”

—记录,融合传承的力量—

今天是2020年1月1日,元旦,也是隆里影像节正式开幕倒计时第36天。

将隆里古城作为影像节的选址,正是因为这份「传承的力量」。在隆里的人们,不管是花脸龙非遗传承者陶师傅,还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传承者王父,亦或是更多生活在隆里古城的村民们,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生活,讲述着传承的故事。

用影像作为记录的方式,既弥补了文字的抽象化,也丢掉了直白的观念灌输,留给观众的,是更多的遐想空间和对艺术最纯粹的定格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王父聊起老照片时,他从柜子里翻出了一个红布包,在红布包里,装着的都是王父的记忆。他从中选出了一张照片,是年轻时在天安门前的留影。

“那时候选劳模去县里接受表彰,我一天能拉三个人拉的粮食,村里就把我选上了。去了县里后,还统一安排了去北京学习,敬拜毛主席。”

“我是我们村最早一批去到北京的。”

王父说完,将照片上些许灰擦了擦,重新包进红布包里,而后抬头看着我。

“小伙子,我在想,能不能到时候麻烦你们过年的时候帮我跟我儿子照张相,我还是在他小时候跟他一起照过相。”

“没问题,交给我们。”

看着老人脸上斑驳的笑容,心里真的像打翻了一厨房的调味品,讲不出滋味。

—太阳虽下山,夜里灯犹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王父盛情邀请,我们在王家大院一起吃了晚饭。结束时已经是8点多了,夜幕浓得像泼了好几吨墨水。走在古城里,风不大,但正如网上调侃的那般,属于“魔法攻击”,很冷。

酒后还微醺的红苹果被冷风一刮,变成了青苹果。她掏出手机,看了看天气预报,耳边便响起了一段充满磁性的女中音:

“锦屏县,明天小雨,气温9-11摄氏度。元旦佳节期间,各位乡亲出门探亲,注意防寒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