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我们经常看到这么一种说法——清朝修的《明史》将明朝的历史搞得已经面目全非,而且对明朝的皇帝进行了大量的抹黑。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子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皇帝蜡像

关于这一点,其实我们可以打开《明史》的本纪看一下。在中国古代的纪传体史书中,编撰帝王本纪时,会给本纪的主人一个总体的评语。那么,清朝修的《明史》都给了明朝皇帝们什么样的评价呢,真的如同传说中的那样进行了大量的抹黑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史》总裁官张廷玉

其实在笔者看来,《明史》的编撰官不仅没有大量地抹黑明朝皇帝,反而是有些美化的成分了,甚至有一些赞美之词,与我们印象中的明朝皇帝正好截然相反。

在下面,我们逐个皇帝去分析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了,其实他没什么好说的,因为既然是修史,那么太祖级的人物肯定是一个完美的人,这也是一种政治正确。虽然不是本朝太祖,但荣膺天命的人,能不完美吗?

所以清朝修的《明史·太祖本纪》是这样评价朱元璋的。

赞曰: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

省略号中的也全是赞美的句子,后人指责的朱元璋杀功臣、搞人殉等也没有进行任何批评,整篇《太祖本纪》对朱元璋的夸赞令人肉麻,“西汉以后所未有也”也已经给了他一个超越了隋文帝、唐高祖、宋太祖等开国皇帝的评价。

至于什么蒸鹅杀徐达这种明朝人自己编的段子在《明史》中也没能找到任何蛛丝马迹。要是想黑朱元璋的话,这一点就够他受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是恭闵帝朱允炆,此人因削藩而导致引火烧身,丧失了帝位,但《明史》也没有对他进行“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之类的讽刺或嘲笑,而是给了他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

赞曰:惠帝天资仁厚,践阼之初,亲贤好学,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锐意复古。尝因病晏朝,尹昌隆进谏,即深自引咎……减苏、松重赋,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后,纪年复称洪武,嗣是子孙臣庶以纪载为嫌,草野传疑,不无讹谬,更越圣朝,得经论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看到了吧,《明史·恭闵帝本纪》并没有抹黑他,而是绞尽脑汁找出了朱允炆为数不多的闪光点,甚至挑明了明朝人在丑化他,这和明朝官方对他的评价是截然相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是成祖朱棣,朱老四靠造反当皇帝,要黑他的话把柄是现成的,但在《明史》中不仅弱化了他篡位的性质,而且对他的赞美之词也毫不吝啬,仅次于太祖。

赞曰: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说实话,这段笔者是可以背下来的,《明史·成祖本纪》没有大肆渲染朱棣如何杀侄夺位,而是称赞他“同符高祖”、“远迈汉唐”。当然最后也提到了“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这里的意思大概是说,当年他确实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所以他的功绩虽然很大,但仍然没有掩盖掉那些瑕疵。

不过这也只是实话实说而已,并没有什么抹黑的成分,在封建社会中,不对朱棣这种行为进行批评的话,那就无异于是在鼓励王爷们造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第四任皇帝明仁宗是朱棣的儿子朱高炽,虽然他曾以太子的身份监国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正式在位都不到一年时间,所以《明史·仁宗本纪》对他表示惋惜。

赞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这里说的是假使给他时间,他可能会有汉文帝、汉景帝之“文景之治”那样的成就,其中的惋惜之意溢于言表,没有任何抹黑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宣宗行乐图》局部,投壶者为明宣宗

接下来是明宣宗朱瞻基,宣宗在位十年,与父亲仁宗合起来称“仁宣之治”。在宣德年间,明朝进入了和平而鼎盛的时代,同时皇帝的出身也由马背转为了宫闱,明宣宗开始由祖上的勇武变得文艺了起来。

赞曰:仁宗为太子……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

这里说的是他在位期间明朝如何繁荣昌盛,而他的叔叔朱高煦想造反也被他搞定了,全篇都在夸赞。但实际上,宣宗时期明朝北方的卫所已经开始内迁,而且在南边也失去了仅占据二十年的交趾。大治的背后,其实已经为土木堡之变埋下了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祖辈都是明君,但英宗朱祁镇确实不算是个什么人才,他不仅过分宠信宦官,让大明的精锐之师在土木堡毁于一旦,而且自己还被也先捉去“北狩”,丢尽了大明的颜面。再考虑到他后期冤杀于谦的话,可以说此人身上的黑点是洗不掉的。

赞曰: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就英宗这种糟糕的表现,《明史·英宗本纪》还是想着法子给他找出了几个优点,说他前期表现不错,而且在位二十四年也没有表现出什么不当的政治措施,最后更是释放了朱允炆的后代以及废除了朱元璋时代开始的人殉。可见,《明史》没有将英宗抹黑,而是强调了他善良的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宗表现不佳,但他的弟弟景帝却和他有些区别,景帝在也先兵临城下前仓促继位,但最终还是重用于谦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不过景帝在位期间的政绩也泛善可陈,是个“过渡”的皇帝。

赞曰:景帝当倥偬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励精政治,强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绩良云伟矣。而乃汲汲易储,南内深锢,朝谒不许,恩谊恝然。终于舆疾斋宫,小人乘间窃发,事起仓猝,不克以令名终,惜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明英宗与明景帝

《明史·景帝本纪》对他可谓是一分为二,前半部说他能让祖宗的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功绩还是很不错的。但后期却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违背了登基时的承诺。而且还将英宗置于南宫中不闻不问,才让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谄谀小人借机发动夺门之变,这是他执政的败笔。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事情,算不上抹黑,要说抹黑也是英宗复辟后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到了明宪宗朱见深,朱见深就是那个娶了比自己大十几岁的万贵妃那位,而且明朝大名鼎鼎的西厂就出自他的手中。朱见深没做过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但宠信宦官,小人,使得万贵妃干政是他的缺点。

赞曰:“宪宗早正储位……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仁、宣之治于斯复见。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万贵妃与西厂督主

这里说的是他给废掉自己太子之位的叔叔朱祁钰上了尊号,而且还为父亲杀掉的于谦平了反,“恢恢有人君之度”,让国家社会恢复到了仁宣时期的景象。但如此大度的宪宗却任用汪直,建立了西厂,使得这些人狐假虎威,对国家和军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万贵妃干政的事情,也是他洗不掉的缺点了。

从这些角度看来,《明史·宪宗本纪》也是对他五五开,西厂和万贵妃的黑点也是客观存在的,编撰官并没有刻意用春秋笔法去对朱见深进行人身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父亲不同的是,明孝宗朱佑樘却是一位名声非常好的皇帝,而自他之后,明朝再也没有一位皇帝能在评价上超过他的了。可能由于早年的遭遇,品尽人间坎坷的孝宗比较勤政爱民,而且任用了很多正直的大臣,这点让他在儒家编撰的史书中等到了很高的评价。

赞曰: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明朝皇帝

这里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明朝的一堆皇帝中,除了两位“祖”字辈外,能拎得出来的也就仁宣和孝宗了。成化年间后天下太平,大明的统治者们也变得松懈骄奢了起来,但唯独孝宗恭俭有制,使得国家和人民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不过《明史·孝宗本纪》 的这段话虽然在表面上对孝宗称颂了一番,但仍还可以给人抹黑其他人的感觉。如“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这一句话就一杆子打掉了十多位明朝皇帝了。

由于篇幅有限,所以这里就暂时讲到孝宗,至于武宗到崇祯,我们就留到下篇来继续分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