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口含”,应该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了解,喜欢看盗墓题材小说的朋友,一般都会知道这是一个传承了几千年的风俗习惯,但这种习俗是如何产生的,目的又是什么,下面就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著名的口含实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口含”又称为“含口”、“饭含”等等,《礼记》中就有“凿巾以饭”的说法,意思是在覆盖尸体的面巾挡住嘴的地方开个洞,北周编订《五经正义》的孔颖达解释为“令含得入口也”,意思是“凿巾”的目的便是让“含”能够入口。历史上口含多以玉、金、珠为主,比如汉代的显贵们基本上使用玉蝉,自古就有玉蝉“生以为佩,死以为含”的说法。还有最为著名的口含就是清代慈禧太后口中的夜明珠。

口含不一定含在口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名为“口含”,但并不一定是含在死者的口中。比如大名鼎鼎的中山靖王刘胜,除了金缕玉衣之外,他的口、耳、鼻甚至肛门和生殖器都有玉器之类的东西堵塞(这个看来非常考验明器工匠们的手艺了),因为不仅仅是含在口中,所以这些东西又被统称为“九窍塞”,还有握在手中的,被称为“握玉”(就是电视剧中大粽子手中那个的那个)。

为什么会有这种习俗

关于口含的产生有很多种说法,最为主流的包括如下几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防止尸体腐烂 在《汉书》中有记载说:“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意思就是“金玉生寒”,靠玉石的寒气能够防止尸体腐烂,所以汉朝诸侯王们盛传金缕玉衣,而且还有玉棺产生。然而真正都够做到尸身不腐的就太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冥河买路财 《后汉书·礼仪志》中有“登遐,饭含珠玉如礼”的说法,意思就是当人羽化登仙后,需要给天上或者地下管事的人“送礼”。民间也有冥河的说法,人死后必须要过冥河,否则就是孤魂野鬼了。而口含就是带过去给冥河上的摆渡人送礼用的。所以达官显贵一般会用金玉甚至夜明珠,而普通人也经常会口含铜钱之类的硬通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为了仪表 有人说这就是口含最早的起源,因为人死后可能会有张着嘴甚至吐着舌头的情况,为了面相好一点,就用东西塞在口中。

按照现在的观念来说,这种习俗已经被划归为封建迷信一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