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元旦。

重庆发生的这起居民住宅火灾,在各个媒体,在各个人的朋友圈,震荡传播。冲天大火,配上重庆话,让人惊恐、担心、生气,五味杂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午5时左右闻到烧焦味,以为自己家电器短路,四处寻找无果,突然断电,伸头看窗外,才知道本楼己起火,来不及换衣服,迅速穿鞋往下跑,从21楼跑到15楼,一路遇到10余人,在15楼被浓烟呛得无法呼吸,大家返身上跑,跑回家拿上湿毛巾重新换另外的楼道往下跑,越往下烟越浓,跑到12楼完全是浓烟,人都看不到,呛得人无法呼吸,一行10余人又拼命往上跑,当时已经有人在哭喊了。

我告诉大家往高处跑,回屋后打119求救,返回房间马上打119,接警人员告诉我不动,把门窗关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马上就通知消防员上来救援。

在煎熬中等待,期间也想到会不会挂了,把头伸出少烟的窗外,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竖着双耳聆听着敲门声,终于咚咚咚的敲门声来了,三个消防队员全副武装冲了进来。

我关心地问明火灭了吗?消防员告诉我还没灭,叫我马上下楼,其中的队长脱下装备给我穿上,自己留在我家指挥救援,在一个消防员的陪同下,我穿着消防员的装备从21楼往下,走到15楼就什么都看不见,完全陷入浓烟中,还有灭火的水不断淋在身上,摸索着往下走,灭火水管布满楼梯间,一路上十余被救援的居民被消防员掩护着往下走,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呼呼”的呼吸声,还有消防员不时的搀扶。

终于见到了光亮,脚踏大地,才感受到了安全,感谢消防队长的付出让这场大火的损失最少,上百名消防员的及时救助,让这场大火没有造成人礼伤亡,这也是人间奇迹了,不平凡的2020元旦经历,是人生最重要的体检,感恩感谢消防员对老百姓的保护,这也是中国国家制度的优秀表现。

2、居民楼火灾最硬核的两个问题

(1)把楼梯搞成最安全的。从最经济和简单可行来讲,如果居民楼一起火,大家开了户门,从楼道哗啦啦地跑下去,安全地到达楼门外,这最舒爽。但这个21楼的兄弟,他连着跑了两次,都在15楼、12楼遇到很大的烟,这烟是咋进入楼道的呢?这谁整的事儿,楼梯间没法跑啊。所以,第一个硬核问题就是我们的楼梯现在变得不安全了。要想随便跑,那就得让楼梯间变安全,通常要求做到三点:一是不在楼梯间放任何东西;二是关闭楼梯间的防火门;三是所有户内失火,人跑的时候要顺手关户门。

在当前情形下难度和实用性对比:楼梯间治理VS消防通道治理。

从难度来说:把楼梯间搞的安全些,这事儿不用花钱。要做的是对老百姓的教育和培训,辅之以对不听话人员的处罚(罚款、警告、拘留等)。如果要让消防车通道畅通,那核心的事儿是要解决停车的问题,100个停车位,现在这帮家伙买了3000台车,这事怎么解决?停车位解决不了,搞道德批判和法律追究,能不能走的远?从实用性来说:一起火人就从楼梯间跑,直接关系到居民能否安全;消防车通道畅通了,居民要等消防员来救,算是间接措施。

(2)在户内火灾发生时就能够早发现。现代家庭的可燃物、燃烧速度快、3分钟就能成灾,因此,对于早发现火灾有更高的要求,发现的晚,火大了,人就很难全身而退。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比如睡觉了,在忙其他事情,发现的晚,居民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最后导致被困在火场中(最近几起火灾,比如广东中山、重庆涪陵,发现晚一死就是全家6人)。这种问题要解决,通常只需要在家中每个房间安装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就行了。

在当前情形下难度和实用性对比:安装报警器VS购买配置其他消防器材设施。

从难度来说:把报警器安装上去,要花些钱,安装也比较麻烦,每年还要维护检查、更换电池。好处是听到报警器响就跑,比较简单易学;把其他消防器材,比如灭火器、缓降器、防烟面罩、灭火毯……等配上,也要花些钱(可能花的更多),还要学习如何灭火、从高空缓降逃生,难度和风险要更大些。从实用性来讲,报警器是保命用的,其他消防器材是灭火、保命用的,好像差不太多。

3、个人的几点看法

(1)居民楼火灾应对应该引起更多研究。据应急管理部消防局2018年火灾统计结论,居民火灾的起数已经占到火灾总起数的近50%,居民火灾导致的亡人已经占到火灾总亡人数的80%,涉及到居民楼火灾的很多热点问题,比如消防车通道堵塞占用、外墙保温材料、楼梯间有烟……,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更多研究,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去分析,并制订切实管用接地气的措施。

(2)解决问题要讲科学。问题肯定很多,但哪个是主要问题,哪个是次要问题?哪个问题容易解决,哪个问题难于在现阶段解决?哪个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居民亡人,哪个问题是间接关系到居民亡人?解决这些问题的成本分别是多少……如此等等,梳理清楚了,才能想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比如:消防车通道的问题要解决,居民楼梯间安全的问题也要解决,那就要综合分析,看看是用花钱的办法、立法的办法、从严执法的办法、培训教育宣传的办法还是其他办法,哪个管用用哪个,哪个科学用哪个。

(3)居民火灾多发和亡人多的局面一时改变不了。居民楼火灾易发多发,防火工作需要的知识体系和管理更加复杂,加之火灾应急和配套的灭火救援措施一下子难以落实到位,居民火灾在今后一个阶段内仍然会呈现多发趋势,这不是几天能解决、也不是喊几个口号、搞几个治理就能解决的。要有耐心,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总结一下:熏腊肉的事儿还会有的,居民楼火灾不可能完全防得住;掀汽车的事儿,权宜之计,很长一个时间段内消防车通道没有根治的条件;跑楼梯的事儿能不能试一下?也难,期望能引起一些研究探讨吧。

来源:靠山屯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