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的支付宝年度账单刚出炉;

就有人在微博喊话,想看微信出年度总结:

这一年,你和xxx聊天最多;


这一年,你一共打了xx个“哈哈哈哈哈”;


这一年,你一共收获了xxx个赞……

我倒觉得,如果数据直接赤裸裸地呈现;

大家可能会受不了:

这一年,你微信添加了132位好友;


其中至今没有把你删除的,只有32位 ;


这一年,你的好友数额突破2000;


其中有1943位,一年没有联系过了;


这一年,你设置的微信分组多达43个;


你的微信,彻底沦陷为办公软件 ;


这一年,你不爱发朋友圈了……

有一年的微信年度总结,我记得格外清楚。

我的朋友圈,被“你第一个微信好友是谁?”这个问题刷屏了。

你的第一个微信好友是谁?

我第一个好友是我发小,好哥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我俩就混一起。

后来他去了外地工作,天天加班,满世界出差。

我也是各种开会忙工作,有时候连吃饭都顾不上。

我们把时间精力心思感情放在了当下,却疏离了曾经亲如手足的朋友。

跨年和我爸吃饭时他突然问起:

小徐现在做什么工作了,还在青岛吗?

我竟不知如何回答,好像,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聊过了。

翻开微信才惊觉,我们上一次的聊天页面定格在2018.2.15号。

2个写着新年快乐的红包,1个3分钟的语音电话。

父母的回忆,还停留在我们一起疯玩的年少。

而我们早已消失在彼此的生活里,默默的扮演着彼此生命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成年人,每天的时间五分之三用来工作;

五分之一照顾自己,剩下的五分之一平均分给亲情和爱情。

我们惦念亲情,沉迷爱情,却没有人提醒我们要保持友情。

有些人,再见已不是回忆里的模样。

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原本亲如姐妹的闺蜜,铁如手足的哥们,在慢慢长大的岁月里,逐渐失去了联系。

像《山河故人》的宣传海报上写的:

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都是要分开的。

生活在高频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很忙,你无法要求别人随时都在,成为你宣泄伤心难过的垃圾桶。

相望却不见,已经成为当代成年人的社交默契了。

有人曾问蔡澜:“先生想念一个朋友,会怎么办?”

快要八十岁的蔡澜先生说:“去见他。”

是啊,回答的多简单,可这是多少人不敢触碰的答案。

现在交通如此之便,我们却没有心思维护曾经的友谊了。

和好友聊天看似亲切,却总是用“改天”、“下次”等词来敷衍曾经的情谊。

很久以后,才发现当初天天煲电话粥的朋友,已经很久没联系过了…

我们把留给彼此的回忆,定格在了18岁。

《后会无期》里,陈乔恩饰演的周默对浩瀚说:

“混的不好你们可以回来找我。”

“那混得好呢?”

“混的好,你们就不愿意回来了。”

彼此的疏离没有别的原因,只是我们奔赴的前程,有着不同的方向。

走着走着就散了,聊着聊着就算了。

如今的速食年代,结交新朋友分分钟的事。

只是,再忙,也别冷落了老友故交。

别等到好友一删,就真的咫尺天涯了。

你的第一个微信好友是谁?

如今还在你的好友列表里吗?

如果此时你在想念TA,大概TA也在偷偷想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