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国内各领域赫赫有名的"大佬",比如马云、王健林,他们的身上都有个共同点——大胆。在二三十年前,处处都是机会,不过并不是谁都敢掌握这些机遇,有时候"大胆"就意味着风险。但如今江湖叫得上名的前辈,无一例外都是胆识过人的"冒进者",这也造就了一个个传奇故事。今日我们同样聚焦于一位"大胆哥",而他的经历,几乎是教科书式的成功示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及杜国楹,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会感到陌生,但是你知道吗?杜国楹可是一个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以学习为例,杜国楹每次考试均是第一名。用他自己的话说:"勤奋是一种习惯,第一也是一种习惯"。而正是因为这种常年第一的荣誉感,让杜国楹不甘于教师工作的151元月薪,毅然决然地递交了辞呈,转而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个月使销售额翻倍

1995年2月17日,杜国楹赴任天津,担任一家公司办事处的经理,并且给他配备当时较为流行的座驾——自行车,以及单独办事处——小平房。这一套设备在现在看起来,或许有些过于简陋,但对于当时工资刚刚涨到350块的杜国楹而言,已经算是步入小康社会。

在这样的环境中,杜国楹仅用5个月时间,便将整个天津地区的7000元钱月销售额,涨到了17000元;10个销售终端,增加到了100个。此等成绩放在当时传呼机都是稀有物件的90年代,已是其中翘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次接触广告,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不过这仅仅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当以100个终端获得17000元销售额之后,杜国楹发现终端的销售效率已经进入瓶颈状态,接下来一段的时间不仅丝毫没有涨幅,同时还有隐隐下降的趋势。杜国楹意识到:这是销售行业的通病,如果不拓展新用户,只"吃老本"的话,无异于慢性自杀。

经过了多少冥思苦想的夜晚,杜国楹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打广告!当时的电视广告费用高达一两万,这对于地区月销售额17000元的公司,显然承受不起。相比较而言,2000元的电台广告,则更为"亲民"一些。这对杜国楹当时所在公司来说依然是"头一份",但他还是在6月底递交了申请,而公司也是十分信任杜国楹,7月中旬2000元广告费便通过审批,7月15日,电台播出了第一次广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戏剧性的成功,成为全国销冠

但次日清晨的漂泊大雨,浇灭了杜国楹的希望。毕竟当时以实体经济为主的90年代,没有什么产品可以让消费者因为看了广告,在恶劣天气中去消费,杜国楹也是深谙此理,所以7月16日的清晨,他根本就没有起床,而是继续睡觉。

不过广告的威力是杜国楹难以想象的,当天即使是面临着漂泊大雨,它的公司柜台也排了"浩荡长龙"。杜国楹努力了5个月,将7000元的月销售额提升到了17000元。而一次广告,第一天的销售额已经高达两三万,已经超越了过去一个月的营业额。一直到年底杜国楹离职时,月销售已经高达298万,位居全国第一!这正如杜国楹说的那样:"广告是好产品的放大器,也是坏产品的加速器"。当产品在渠道以及服务等各方各面都做到足够优秀时,一个恰当的广告往往就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九几年,人均工资百位数时,杜国楹的人生标签已是百万了;在人人都不了解广告、不懂宣传时,杜国楹已经初具"广告传播好产品"的思维。我想,这样永远快人一步、走在时代前头的人,才能成为一代传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