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布了多项有关规管沙盒及数码资产交易所牌照申请的规定及执法细节,令本港虚拟资产规管的未来日趋明朗。

针对这一消息,香港市区块链协会联合主席方宏进事后表示:这些交易所尚处于监管沙盒阶段,但已进入最终审批,并可投入运营,但仍需申请7号牌照。这意味着很快将有一批加密资产交易所能够在中国香港持牌合规营业。

申请加密交易所牌照最新细节

香港于2019年2月14日公开对外接受沙盒申请。此后,火币等交易所成为最早一批申请进入香港证监会监管沙盒的机构。

从目前的消息来看,一些数字资产交易所已经通过了监管沙箱的严格检查,进入了牌照的最终审批阶段。下一步,交易所需补办的7号牌照是香港证监会十类金融牌照之一,即提供自动化交易服务,操作配对客户买卖盘的电子交易平台。

虚拟资产交易所首次先入沙盒,再取牌照的规则来源于2018年11月香港证监会发布的《有关针对虚拟资产投资组合的管理公司、基金分销商及交易平台营运者的监管框架的声明》(下称《声明》)。

声明阐述了有关可能监管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概念性框架。香港可为有能力并为遵循严格标准与作业手法的平台运营者提供一个合规途径,并将持有牌照与不打算申请牌照的运营者区分。

在初步探索阶段,中国证监会不会直接发放牌照,而是基于沙盒内的表现进行判断。如证监会向合资格平台营运者发放牌照,便会施加适当的发牌条件,而该运营者将进入沙盒的下一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监管局势日渐明朗

先入沙盒,再发牌照是一种新思路,这意味着有意申请牌照虚拟资产交易所都要经过沙盒的严格审查。此外,香港证监会对于交易所进入沙盒设定了极高的门槛,知情人士表示99%的所谓“国际大型交易平台“”都无法进入沙盒名单内。

首先,对于谋求牌照的交易所,证监会要求其法律实体注册地、公司决策权都应在香港,这就剔除了大批牌照竞争者。同时,香港证监会对平台创办人、股东进行考察,看以往是否存在传统金融或数字资产行业违规经历。

结语

相比之下,香港的监管政策比内地宽松,但比新加坡严格。

香港证监会认可了虚拟资产交易所监管概念框架在香港的可行性,认为其符合投资者利益、符合本地市场和国际监管的发展。开放虚拟资产交易所牌照申请的同时,证监会也一直对交易所的监管保持着审慎态度,严格审查申请者资质,保证平台营运者符合监管规则。

香港交易所需要有足够的财政稳健应对窃取或黑客攻击等的风险,要为平台里的100%线上虚拟资产(热钱包)进行投保,95% 线下虚拟资产(冷钱包)投保。而想要1CO的代币需要在最初12个月内受到交易限制,防止“割韭菜”。

目前,一些加密交易所已经从香港监管沙盒转移到最终批准阶段。如果进展顺利,中国将很快迎来第一批持牌的加密资产交易所。这一范例一经开启,未来将有更多的加密资产交易所在中国获得牌照和运营,中国的区块链产业将在合规道路上加速发展。

特别声明:本号只做区块链资讯,本文不代表“洋洋说币” 公众号的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