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过完本命年的春晚这些年已经逐渐从一道非吃不可的除夕大餐沦为年夜饭BGM。

更多娱乐方式的出现,央视春晚已远不及上个世纪在中国人心中那么高的地位,但不可否认它依旧是年三十那天全中国人最关注的一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这些年春晚也与时俱进地加入了一些新的科技元素和时尚元素,甚至在语言类小品里频繁掺入时髦的流行语、请当年的“顶流”艺人加盟、声光电上下足了功夫。

但有一个事实是从1983年开始,这台晚会上的节目形式几乎没有大的变化,节目类型无非是歌曲、歌舞、戏曲、魔术、杂技、相声、小品、武术等。

这其中最受欢迎的节目莫过于小品了,赵本山能不能上春晚?朱时茂和陈佩斯这对黄金搭档能不能重组?几乎成了每年春晚前都会被提及的热门话题。足见人们对小品的高度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合家欢的时刻开心最重要,而脱胎于戏剧表演的小品,表现形式更丰富,演员多、包袱密集、笑点直接、通俗易懂。每年都有不错的作品诞生。

反观相声,感觉春晚从2000年以后很难再有经典作品出现,而在80年代春晚舞台上却曾诞生过马季的《宇宙牌香烟》、姜昆和唐杰忠的《虎口遐想》等等经典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相声几乎成了春晚最尴尬的存在,就算郭德纲和于谦到了春晚舞台也变得水土不服,2013年《败家子儿》成了他俩唯一一次春晚亮相。

在德云社呼风唤雨能把“钢丝”逗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老哥俩儿,站在春晚舞台却变成了一对他们口中的“体制内相声演员”。可能这跟央视春晚对节目内容审核严格有关,春晚有自己的节目内容审核标准,也许某些重要的包袱没法儿抖。

正如知乎网友评价“其实这相声(《败家子儿》)的名字应该叫《郭德纲能播的包袱合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相声,歌舞无疑是春晚的另一块鸡肋。

并不是要贬低这种艺术形式,歌舞有他的独特美感,只是不太适合春晚的舞台。但每年春晚都会为很多“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们留一席之地。

婀娜多姿的舞者身着绚丽多彩的华服霓裳伴随着美声或者民族唱法扭动腰肢的时候,屏幕前的很多观众转过头去开始打起了麻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动辄几十人的舞蹈团队最后往往成为人肉背景,这些演员用数月的时间成就了看不清脸的短短几分钟,对于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是人生的高光时刻了。

没说戏曲节目,是因为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我们,戏曲拥趸其实远比年轻人想象得多。

还是那句话:众口难调,也许这鸡肋在别人嘴里也是珍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