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那点事儿#

人人自扫门前雪的企业

公司老总最近有点烦,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公司里研发2年的产品就是出不来货?没有人敢告诉他其实是因为该项目主管明催工程,暗中计量。主管根本不想把这个项目完成,因为他知道一旦完成,自己也就会被空架,之后也会面临之前另一个项目主管碰到的同样情况——卷铺盖滚蛋。

因此,在这个项目上,更换了不同的下属,招聘了不同的人,项目依然无法完成,主管会表面上要求大家赶工程,暗地里却给大家的工作增加各种刁钻的阻碍,甚至让完成进度快的员工辞职或者调岗,大家做了一段时间后,都慢慢了解情况各自找理由离开该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如一个企业能做到人人自危,各扫门前雪的时候,就是该企业面临倒闭的时候了。

人人自作为,是企业需要规避的情况。

养成这样情况的原因如下:

1. 企业缺乏人文关怀。

从管理层就要开始输出人文关怀,增加企业凝聚力。企业缺乏凝聚力,只灌鸡汤,不给实质绩效鼓励。

2. 企业占员工便宜。

有人说辞职的理由就是心受伤了,要么就是自尊心受挫,要么就是钱不到位。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没有商量的情况下,超出员工职责范围,让员工完成不是职责范围内的事,甚至用威胁命令的方式,这样的企业谁敢留下?

3. 每一个举措的背后透露出人人自危的信号。

当上一任其他员工受到不公平对待时,是否在职员工会人人自危考虑自身情况?

4. 管理层相互针对的较量。

管理层发出的目标指令充满矛盾,让员工摸不到头脑。甚至一些管理层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要求员工做只对该管理人员有利的行为。一旦出问题,员工成了背锅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情况造成了员工自作为,自扫门前雪。企业里各项事务推进缓慢,甚至是搁置。

心态能够影响能力。

曾经有一个死囚实验。教授把一个死囚关在一个屋子里,蒙上眼睛,对死囚说:我们准备给你换一种死法,我们会把你的血管割开,让你的血滴仅而亡,然后教授打开了一个水龙头,让死囚听到一滴滴的滴水声,教授说:你听,这就是你的血在滴。第二天早上打开牢房,死囚真的死了,脸色惨白而亡。

心态会影响我们的能力。在职场和企业中,只能感受到冷漠与人人自危的职场,是不适合员工的能力,同样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种败笔。

如何才能扭转人人自作为的局面?

1. 调整心态。

员工自身保持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不断学习赶超别人的捷径,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没有人能够用旧的经验走一条新的道路,要想更胜一筹,就需要懂得和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2. 为兴趣和快乐工作。

假如工作带来的是享受和快乐的话,那一定是是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能从中得到快乐的良性循环。

3. 企业的奖励机制明确。

根据每个工种的情况,分门别类设置奖励机制,让人人都能从中获得成功的绩效感应。

4. 企业管理层需要更有效的督察机制。不能只设一言堂。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核心关键就是家的概念,家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组成重要单元,家长就是家的最高领导,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家中其他人必须要服从家长的领导,不管家长是对还是错,都必须遵照执行。就像在公司中的企业老总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大家长之风。权威性在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就像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的领导一样,大家之风,一言堂完全展现。我国传统文化中是注重礼仪,礼仪是集中表现为尊重权威,强调的是个人必须服从整体,权力情结在一个团体中也是体现的淋漓精致,中国人对于权力的畏惧,以及由对权力的畏惧产生了对权力的渴望,都有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

企业管理层需要有更有效的督察机制,不能只设一言堂。人才流失的一部分客观因素就在于企业除了硬性制度之外还需要有软性文化,让优秀的人才受到激励,假如论资排辈,裙带关系严重,家长作风严重,动不动就开口批评,甚至辱骂员工,都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管理差,不尊重员工,企业文化差的企业,常常会频繁走人,老总的意志总是高于一切,甚至是高于法律,才会让许多优秀员工对不良企业文化的公司不抱好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要解决不再人人自作为,人人自危的情况,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薪酬待遇公正。

薪酬待遇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基石,用市场薪酬调查和激励机制,保证企业薪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薪酬待遇需要有公正的激励机制,不能良莠不齐,朝令夕改,对人对事的不公平,也不利于企业的整个大环境的良性循环,而容易使得整体战略与计划被打乱。

2. 搭建好平台。

多通道的职业生涯的设计,无论在哪个职位上的员工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向上发展的空间。能看到希望的工作才让人有干劲。

3. 组建公司的后备人才。

完善公司的知识体系,和储备公司的人才。

4. 注重企业文化的宣传。

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就要有广阔的胸襟和发展眼观。发挥下属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员工的忠诚度。

人人自作为,人人自危的企业氛围是不适合企业长期发展,假如改变不了事实,就要改变对这件事的态度,假如改变不了别人,先试着改变自己,去理解和包容他人。这才是有人文关怀的企业首先该有的素质。

我是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萤火虫老师钟洁琳,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公众号,向作者提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