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小米集团进行手机品牌调整的一年,其标志以“卢十瓦”2019年1月2日的加盟起始,其中的原因就是卢十瓦负责小米手机品牌之下品牌“红米”手机的独立推广和销售。以性价比著称的小米让更加“性价比”的红米品牌独立到底要干什么呢?在这个品牌独立和品牌转换过程中,卢伟冰已经替代了雷军成为小米集团最为前线的宣传官和“怼人”大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细看一看小米的品牌转换思路和行动路线,小米集团就是在学习华为的手机品牌发展策略,以中高端和低端(互联网)分割形成全系的手机产品线。华为手机的策略就是“华为”品牌定位中高端、“荣耀”定位中低端互联网品牌,现在华为手机这个定位很成功,而且每年一个台阶,华为手机已经跃升到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的第二位,这是一个励志的案例,更是一个手机发展的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华为手机的发展,小米肯定充满了不甘,而且还是羡慕嫉妒恨级别的:荣耀是学小米、走小米之路才成功的。然而小米不甘之余也只能奋起学习,否则……、否则就要被赶出手机行业了。也许这一切就是小米进行品牌调整和红米品牌独立的原因和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米的策略就是让“红米”来顶替“小米”的低端业务,让“小米”再出发、再塑型成为中高高端品牌,从而使小米和红米成为“兄弟”品牌而不是原来的“父子”品牌。这个策略不就是学习了华为走高端、荣耀走低端的思路吗。然而,小米忘了业间有一句话,“华为学谁谁死,谁学华为谁死”,看看2019年第三季度华为回归国内市场对小米手机形成的强大挤压(小米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33%)就知道,小米的性价比模式已经不再有效,承担性价比任务的红米也出师不利,而小米学习华为的“正品牌”升级,“子品牌”独立,这不是又犯了“谁学华为谁死”的忌讳!

为什么呢?小米手机的品牌已经是“性价比”的代名词,2019年二季度的小米手机均价也就在1000元的水平上,如果将一个最低位的品牌硬往高端品牌去塑造,这是一个“负重爬坡”的工作,其艰难程度可以说根本想象不出来!正确的策略是:可以让红米继续承担“性价比”的低端品牌,而再塑造一个高端的新品牌来形成新的品牌体系。例如新品牌叫“小麦”,雷军不是喜欢粮食吗,“小麦”自然听上去比“红米”、“小米”更高级、更“贵”——毕竟是细粮!利用新的品牌来推高端手机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而不是需要首先剥去小米“性价比”的既有标签,至于小米品牌,那就让它“随风去吧”。

业间有人说,小米旗下的“红米”天天怼友商,可是友商没有怎么样,小米品牌却已经被挤压的没有了声音和脾气。事实确实如此,但这也是小米故意使然,它就是让红米接任小米的班底和“性价比”内涵,这一点上,小米也许是成功的,可是小米品牌的新方向呢?用一亿像素来推广和塑造?似乎不可能。一个没有自己核心技术、没有自己操作系统的手机厂商要想成为高端品牌还没有先例,看看苹果、三星和华为就知道了。何况小米还没有摸到中高端手机的“门”,更不要说具备高端手机的底蕴了!于是乎,小米自身的品牌反而迷失了,现在它不仅没有摆脱“性价比”的标签,更没有找到走向高端手机的路径,真的还不如设立一个全新的“小麦”品牌呢!即使输了又如何,既没有过去的负担,更没有老品牌的形象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