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货币的背后,除了作为支撑系统的加密技术外,还存在着应用生态系统或社会问题,包括发行权和接链权,比如这些权利是否开放或在多大程度上开放。

现实并不像纯粹的技术世界那样理想。区块链理想模式的至少有两个假设,即以开放链接权和理性人为主体的全过程协商一致机制决定链条的发展方向,是有可能不成立的或有可能被现实因素打破。这意味着:区块链不必然去中心化,并且“多数决”的共识机制有可能失灵。

实际的理想模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就实际制约因素而言,以区块链应用场景之一的数字货币为例,在数字货币体系结构体系中,权级平等几乎是一种“妄想”。因为铸币权是主权,不可能放权于众。

此外,在数字货币的理性模型之下,各记账主体的记账动力来源于奖励机制(如比特币体系中的“挖矿”)。而现实生活里,数字币将是法定币,法币不可能降格为对记账行为的奖励品而被无偿取得。没有奖品就没有记账和链接的动力,这就使得理想模型中的积极打包、争相链接、链接权开放的假设成为空谈。

超强算力是区块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在算力优胜原则面前,区块链理想模型中的“多数决”原则也会瞬间失灵。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除了算法变得重要之外,算力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决胜因素。

我们有理由相信,区块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超强算力而不是人海战术。在许多国家正倾力发展的性能超级强大的银河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超强机器和国家力量面前,分布式记账者小米加步枪的游击队式的算力(“挖矿”能力)与这些超级机器相比,显然是微不足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数决”原则的理论假设或成噩梦

当前,人们一谈到区块链,极容易联想到数字币尤其比特币。这也许是因为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工作者向世人展示的第一个区块链应用实例。

笔者认为,数字货币要想取代纸币成为流通标准,至少必须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即利用加密技术实现保真,以国家主权保护信用,以国家法律来保值。有人认为,区块链技术足以实现保真度,因此根本没有必要考虑另外两个要求。然而,笔者认为这是技术绝对主义的一厢情愿。这也是美国不同意脸书发布数字币的原因之一,因为美联储根本不愿意把铸币权让予一个企业。

区块链,作为加密的事务处理技术信息公示制度的全过程,是核心技术的数字货币背后,但技术是不足以解决一批货可升级为一国货币的所有问题。同样,人们用比特币痴迷,也有技术极权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子。

相反,在数字货币的背后,除了作为支撑系统的加密技术外,还存在着应用生态系统或社会问题,其中包括发行权和接链权等权限问题,比如这些权力是否开放,或在什么程度上开放等。

这些问题之所以能成为问题,是因为区块链技术并不必然排斥中心化。并且在算力优胜原则面前,“多数决”原则的理论假设恰恰成了技术全能主义者的悖论和噩梦。

特别声明:本号只做区块链资讯,本文不代表“洋洋说币” 公众号的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