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子坤简介】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家庭教育讲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尚止家庭教育学院公益平台发起人,卉贝艺术少儿书画中心联合创始人,中国家庭教育终身实践者,拥有多年中小学生教学和幼儿指导经验,一直致力于从事家庭教育工作,个案咨询达800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做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的时候,家长很少给孩子请假,除非孩子生病或有重大事情,即便请假,家长也要想尽办法让孩子把缺的课补上。

但在做少儿艺术教育培训的这一年多里,孩子动不动就不来上课,有些孩子报20多节课,一年都上不完,而家长请假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诸如下列这些理由:

孩子起不来床或者起晚了(我们早上10点上课);

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正起劲,叫不动;

家里来亲戚了;

雨大,不去了;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没有任何理由,也不请假,不想来就不来了。我想申明的一点是我们机构孩子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8岁这个阶段。而5-7岁正是孩子学习准备进入小学的关键阶段,要学习的就是各种规则和秩序。7岁以上的孩子就更不用说了,都已经上小学了,自然是要重视规矩的,因为如果一个小学生没有学会规矩,就很难适应小学生活。

每每遇到这种请假,我真的是很无奈。也让我很疑惑,我疑惑的是家长在我面前总是强调要让孩子养成坚持的品质,但实际行动却完全是随意散漫。而孩子很多优良的品质都是7岁之前养成的,上小学之后,就已经晚了。如果孩子到了初中仍然需要父母威逼利诱才能学习,那孩子很难把学习搞好。

这让我想到了我小时候上学的事:

我6岁上的小学,从小生长在农村,说起下雨,我印象最深。每年到了秋季,几乎天天下雨,这个时候要去上学,就得走将近20分钟的泥泞道路,而且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圈养牲畜,泥泞的道路经过牛马践踏,便到处坑坑洼洼,积满了水,一不小心一脚就踩进了深坑,整个水鞋就灌满了泥浆,而且特别容易摔跤,所以那个时候经常一身泥。

摔倒了就爬起来继续去上学,泥浆灌进水鞋里,就把水鞋脱掉提在手上继续去上学。也因为这样的缘故,左邻右舍的孩子,只要下雨,父母就不让去上学了。尽管爷爷奶奶也经常劝阻我“下雨的时候就不要去了”,但没用,因为我只看父亲的脸色,父亲不首肯,谁说也没用,事实上父亲从未首肯过。有时候遇到狂风暴雨,我非要去,爷爷奶奶无奈,就只好跟在我屁股后面护送我到学校。

久而久之,我便成了下雨天上学路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总是受到大家的夸赞。但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好不容易到教室了,老师宣布放假,因为来的孩子实在太少了。

在我上学的那些年,都是远离父母,身在他乡,没有父母的约束,我依然能够自律,坚持一直走到现在,这有赖我身上从小养成的顽强意志品质,任凭风吹雨打,道路坎坷,也一路向前,绝不回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每一次遇到下雨天给孩子请假的家长,我都特别感慨。我并不想指责父母抑或是教导父母,我只想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的观察。

与此同时,我也发现我们机构里总有一些孩子几乎从不请假,每周都按时按点来学习,一周一次也好,两次也好,很规律,规律到了一种机械的地步。这样的孩子不只是在书画学习上进步很快,技高一筹,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他们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尤其是“少量而持续”的品质,他们要做一件事,会长期坚持下去。这些孩子里面,有一些是幼儿园的,有一些是小学生,如果是小学生,我发现他们的学习也很不错,而且在学校里和其他同学相处得也很愉快。

这不免让我思考背后支持这些孩子数年如一日、“少量而持续”地做一件事的后盾是什么?结果不言而喻,当然是家庭,是父母,这样的孩子至少拥有一个稳定的家庭和笃定的父母,这些父母有自己的主张,不人云亦云,内心有自己的信仰和坚持,不论是小到每天睡觉前的阅读还是一周去上一次兴趣班。

“坚持”表面上是长期持续去做一件事,但其实背后体现的是孩子稳定的心理素质,这些素质只能由父母滋养出来。

最后,我只想默默的提示父母一句: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拥有坚持的品质,那就不要再给孩子寻找那么多放弃的借口。

The process of life is to be yourself ,

be your own process.

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