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目背景

本案是一个地产销售中心,坐落在所销售地产项目的区域中心。

自然环境:项目位于中国重庆南山风景区最高峰,离市中心约20公里,周边是2500公顷的森林覆盖区域,具有非常好的自然环境和景观优势。

文化背景:项目所在区域是4000年前“大禹治水”遗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重庆作为战时首都,在项目所在区域曾经汇聚了中国最精英的文化人群。因此本区域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目标客群:本项目属于高端别墅项目,销售对象是喜爱自然环境和项目所在地文化背景的社会精英人群,普遍具备较高教育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灵感来源

灵感来源于Peter Eisenman所述“建筑仅仅是文章本体(TEXT),需要其他的因素,使之具有意义。”

设计师没有使用常规方式,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去直白的表达作品的文化内涵,而是在空间中设置了大量的点、线、面元素,通过基本几何元素的空间移动轨迹,让来访者能够感知到自然变化的韵律,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共鸣,为空间赋予了生命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思路

作为一个高端别墅销售中心,目标客群是具备较高教育背景的社会精英阶层,属于小众的高消费,高素质人群,因此需要在空间中传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个性特征和文化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师在营造唯美空间的基础上,适度引入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设计思想,在空间内大量使用几何体和线性元素,通过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为空间赋予了独特的时尚感觉和文艺气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要点

设计师将如何传达项目所在地的景观优势和特殊气质作为主要关注点:

空间规划:全玻璃幕墙结构,室内空间开敞设计。明亮通透,注重强调周边环境的山,水,树,在室内的视觉效果。

空间色彩:采用黄黑白三种色彩,通过形状和材质的变化,营造出雅致,大气的品牌形象。

空间特质:设计师在室内构建了一个两层楼高的多边形金属框架,装置了数千根半透明的金属丝,这个装置不具备功能性,却表达了很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本案最大的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空间规划——功能布局

售楼中心的建筑物是一个几乎完全透明的玻璃盒子,全玻璃幕墙,二层结构。整个空间设计除了必要的沙盘展示区外,主要以体验为主,室内空间几乎完全开敞,接待区,茶室,洽谈区等各功能区被布置在靠窗的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空间规划——自然融合

售楼中心周边以松树,泉水,云雾为主题造景,建筑里面全部采用玻璃幕墙,室内空间与外界的山水景观完全融合,让来访者可以充分体验空间的原生态自然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空间色彩

空间内采用三种色调,根据形和质的不同产生变化,营造出出雅致,大气的品牌形象。

三种色调分别是:金属和石头的黑色调、墙面的白色调,以及原木的黄色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空间特质——表现形式

设计师在室内构建了一个两层楼高的多边形金属框架,装置了数千根半透明的金属丝,通过缠绕,交织,回转,在真实的自然美景与人的主观感受之间增加了一层不断变幻的艺术渲染,成为本案中最大的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空间特质——思想内涵

这个空间装置很大程度上是设计师个人主观意识的表达。

设计师认为,复杂的空间都是由最基础的点,线,面组成,通过对这些基本元素的解构,重组,从一维到二维到三维表现了世间万物发展的轨迹,将这些抽象的元素与真实空间场景进行重叠后,可以给观者带来一个新奇的视觉感受,产生内心深处与自然美景的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挑战与创新

作为一个销售高端物业的商业空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营造符合商业品牌形象的空间氛围和出与众不同的空间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师根据项目定位,对目标客群的需求和认知水平进行了反复研究,决定在常规的现代主义空间设计框架内,引入解构主义的设计思想,使用抽象的线条和形体对空间进行切割,变化,形成独特的审美印象并最终转化为深刻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亮点

1、商业空间中现代主义设计手法与解构主义设计理念的适度结合;

2、利用几何形体和线条在空间中营造独特的艺术氛围;

3、营造令人印象深刻的空间感觉;

4、人与自然的沟通;

5、原生态环境与现代居住空间的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