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吕海峰
话说,如果我们提起历史名人孔颖达,笔者相信,知道的人还真不多。然而,他却是大唐王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甚至,对于大唐而言,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前往探查一番。
首先,我们先共同了解一下孔颖达的基本简况。他出生于公元574年,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天的河北)人,系唐初十八学士之一,经学家,孔子第31世孙。从八岁就开始念书,曾拜刘焯为老师,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于是,在隋大业初,还被选为了“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但此后,由于隋末大乱,他为了躲避战乱,就来到了虎牢(今天的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生活。接着,在唐朝成立以后,便又担任了唐朝的国子监祭酒,编纂了《五经正义》这一本流传千古的名著,故而成为了中华儒学当中的代表人物,一代大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儒学文化的集大成者,和他出身和经历其实有很大关系。在孔颖达很小的时候,正好是处于一个中国南北朝的对峙时期。而在这个时期,政治都很清明,局势也比较稳定。一些较开明,并有远见的士大夫,便在惊梦之余,开始特别重视教育。比如,当时自南朝进入北朝的名士名宦颜之推,就告诫子孙:“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于是,当时的仕宦之族,缙绅之家,大都相率督课子孙,教以儒业,儒雅重文之风被不断兴起,而孔颖达则由于不但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家庭,还又赶上这样一个重教育兴文化的好时代,所以,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加之,其自身的聪明颖悟,故而就逐渐成为了一代以礼乐为特征的儒家文化大师。
然而,他的具体文风又是一个什么情况呢?原来,经过汉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演变,当时的儒家其实也是门派诸多。想当初,还是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就有一位大师叫郑玄,企图统一今古儒学,建立起了一个兼容并采的“郑学”体系。之后,又有了三国两晋时期的“王学”,而孔颖达的风格则是将这两种儒家风范全部予以包容了。
当然,正所谓“文人相轻”。被他所击败的一些“先辈宿儒”却都心怀嫉妒。于是,其中有人甚至暗中派遣刺客欲杀害孔颖达,但幸亏有当时的大唐礼部尚书杨玄感出面保护,才使大才子孔颖达幸免于难。接着,孔颖达便凭着自己的渊博学识,最终于进入了更好的环境,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对于儒家学说的研磨也是越来越精辟,直至成为大唐王朝时期的全国最高学府的高级教官。
总之,孔颖达对于大唐而言为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孔颖达作为大唐的一代人文大师,对于当时人们的思想和言行,确实都产生了难以低估的影响。(吕海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