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实力相当,外交就是实力;两国实力悬殊,实力就是外交。在战场上节节败退的大清帝国,已经没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真实的《马关条约》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耻辱,并不仅仅是那2亿两白银的赔款而已。今天,我来为你揭开它的真面目。
——王铭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94年,朝鲜发生两件大事:一是朝鲜南部全罗道农民的起义,二是金玉均在上海被朝鲜政府派人刺杀身亡,朝鲜请求清廷帮助平乱。在日本国内,一方面疯狂叫嚣金玉均的被刺是韩、清同罪,借此向朝鲜出兵;另一方面又极力怂恿清廷代韩戡乱,声明日本必无他意。

满清信以为真,派出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总兵聂士成共统2000人赴朝,可四天之后,日本大岛义昌率领的一个旅团共4000多人亦登陆朝鲜。当时,朝鲜政府已和全罗道农民起义和谈成功,起义军撤出全州,局势平定下来。清军建议两国撤兵,朝鲜亦要求日本撤兵。日本拒不撤军,以要求朝鲜改革为由,反而大肆增兵。7月22日,日军占领朝鲜王宫,囚禁国王,强迫国王生父大院君组织傀儡政权,废除与中国的条约,“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全面侵朝正式拉开序幕。

同日,日本在久有蓄谋的状况下,日本舰队在丰岛海面突袭向朝鲜增援的清军“济远、广乙”俩舰,击沉“高升”号,清军800人殉难。中日开战,甲午战争爆发,随后清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签订《马关条约》的10年前,伊藤博文因朝鲜“甲申政变”,作为日本政府的全权代表,来到天津与李鸿章会谈达成《中日天津条约》。时年,李鸿章62岁,伊藤44岁。看着比自己年轻18岁的对手,素有东方俾斯麦之称的李鸿章专门向总理衙门提交了一份秘密报告,认为伊藤博文“实有治国之才”,“大约十年内外,日本富强,必有可观”。

如果说此时二人地位尚属大体平等,到了1895年,年逾古稀的“头等全权大臣”李中堂就只能在日军“打下北京,活捉清帝”的叫嚣声中与伊藤屈辱签订城下之盟。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已非李氏的纵横捭阖所能作为的了。

让我们重温当年这两位被誉为东方双雄的一段对话,看看当年两国的执政者和黎民百姓的天渊之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起变法图强,伊藤说:“十年前我在津时,已与中堂谈及,何至今一无变更?本大臣深为抱歉!”李鸿章惟有叹息:“维时闻贵大臣谈论及此,不胜钦佩。我国之事囿于习俗,未能如愿以偿。当时贵大臣相劝,云中国地广人众,变革诸政应由渐而来。今转瞬十年,依然如故,本大臣更为抱歉!自渐心有余、力不足而已。贵国兵将悉照西法训练,甚精。”

伊藤博文安慰李鸿章,甲午之败,绝非安徽人的问题(李为安徽合肥人),而是中国的问题。接着说了句大实话:“若使贵大臣易地而处,则政绩当更有可观。”

如今,在马关春帆楼谈判会所外的小院里,至今立着伊藤博文的半身铜像,他早已成为日本人的民族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国实力相当,外交就是实力;两国实力悬殊,实力就是外交。在战场上节节败退的大清帝国,已经没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以国运相赌发动战争的日本,则是狮子大开口。割走中国的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并且勒索库平银2亿两白银为军费,这相当于大清接近三年的财政收入。

日本朝野对此欢欣鼓舞,外相陆奥宗光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之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几亿日元,本国全部收入只有8千万日元,一想到现在会有3亿5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和私人都觉得无比的富裕!”日本以赔款等作为财源完成金本位制度,获得了资本主义所需的资本运作,使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从边陲晋升到半边陲国家(1868-1900年),二次大战后从半边陲晋升到核心(1945-1970年)。

利用赔款,日本还将原先设于京都的第三高等学校升格为京都帝国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签下《马关条约》后,李鸿章感慨道:“日本将成为终世之患!”李鸿章赴日谈判时,日方对光绪和李鸿章之间的联系了如指掌,对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敕命李鸿章的赔款二万万两白银的底线也十分清楚,在谈判中寸步不让。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获得的巨额资金,工业和军事的现代化进一步加速,10年后就在我国东北战胜列强俄罗斯而霸占南满,进而通过“9.18”事变侵占全东北乃至在1937年开始全面侵华。

如今,仍有部分领土尚未回到祖国的怀抱。

中国应该怎么办?是继续声嘶力竭地抗议,还是积极作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斩钉截铁地说:“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历史大科普,我是王铭苇,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