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
人们在北京市东城区簋街的餐饮店外等候吃夜宵。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原题:合租、夜经济、直播、粉丝经济

2019年,那些属于年轻人的“关键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治周末记者 郝若希

步入2020年,多家机构相继发布了各行业2019年的统计报告,“夜间经济”“粉丝经济”“懒人经济”“打卡经济”成为热门词汇。当“闪租”成为趋势,当“996”成为一种习惯,当“直播购物”成为日常,年轻消费者的行为方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租房“电商化”

整租还是合租?

“如果不考虑经济因素,肯定要整租的。”可是,已经工作3年有余的姜一晴有点无奈,“作为一个月收入只有一万元的人,又从来不问家里要钱,如果整租估计要租到六环以外了,我也不想每天单程走一个半小时以上。”

合租是当下年轻人租房的首选。巴乐兔租房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轻人租房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租房报告》)显示,在租住方式中,年轻人首选更经济适用的“合租”模式,该比例达到85%以上。而选择合租的多是单身和未成家用户。

同是90后的陈雨萌,因为结束了5年的异地恋,从学生宿舍搬到了大开间。“2019年,在老家的男朋友来京工作,和我一起租房。由于之前没有租房的经验,我们选择了同事推荐的链家。”陈雨萌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陈雨萌表示:“我预期找一个每月6500元的一居室,但实地考察后,发现这个价位的房源普遍又小又旧,北京西二环的房子很多属于学区房,房价很高,户型、配套设施也不是很满意,最后,我不得不把租金上限提高了。”

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合租租客可支配租金上限在4000元。65%的租客月薪低于8000元,85%的租客月薪低于1.2万元。姜一晴认为,月收入的三分之一是可支配租金的上限。

为了寻找一个满意的房子,姜一晴曾尝试过自己找房子,但很快发现北京的市场基本被中介垄断。“自己找真的很麻烦,中介反而省心,拎包入住,而且越大的中介越正规,事儿越少。目前使用自如租房,比之前找的小中介感觉好很多。”

她向中介提出了自己的清单,除了租金上限和交通便利之外,“不要底层;面积尽可能大,采光尽可能好;不能超过3个人共用一个卫生间”。去年已经3次换房的姜一晴总结出了经验。

根据《租房报告》,在年轻人选择租住房源的决策因素上,近八成租客将租金合理、交通便利作为租房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其次是治安、周边配套设施、房屋质量和小区环境等。可以看出,90后普遍为“实用主义者”。

“租房就是一个排除法,特别合适但租金高的放弃了,房龄高又不安全的房子排除了,在看了很多房子后,最终确定了一套整体感觉不错的大开间。”现在已经结婚的陈雨萌通过自己改造出租屋、添置家居用品,把出租屋营造出了家的温暖。

租房越来越成为一种电商型服务,年轻人对线上选房、线下定的热情比以往更高。《租房报告》显示,租客已习惯使用专业的租房APP来找房,73%的租客在初次浏览APP房源后的3天内即完成签约,而传统租房服务中,这个数据最长达到14天。“闪租”成为趋势,从最后一次看房到签约,中间间隔不到1天。

巴乐兔研究院表示,在政策、市场规律的多重驱动下,住房租赁市场的机构化、专业化发展在提速,越来越充分地满足年轻租客在大城市的居住和围绕居住的各项需求。

偏爱“独处”夜生活

中国的都市人平均每晚只有6.5小时的睡眠时间,与2013年平均每晚睡眠8.8小时相比有了大幅下降。

最近,竞立中国发布的《BLINK中国夜间经济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在高压的加班文化下,努力工作的人们需要释放压力,而时间的紧缺让他们不得不常常将自己的活动推迟到晚间。许多人工作至晚上9点或10点才下班,并在临近午夜时才吃晚餐。

美团研究院的研究结果印证了这一结论,2018年,有1400万年轻人在晚上8点以后于办公室点外卖,这表明人们工作时间延长了。超过20%的夜间餐饮消费发生在晚上9点以后,广州一个著名的晚餐外送品牌将每日营业时间延至午夜,专注于提供宵夜外送服务。

除了酒吧、餐厅,24小时书店、24小时健身房的出现丰富了夜间生活。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是北京首家24小时书店,顾客点一杯咖啡,与书籍相伴,度过一整晚;成都全天候营业的超级猩猩健身房无员工值守,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二维码进入健身房并使用店内设备。

根据《白皮书》,尽管有大量的夜生活选择,45%的消费者表示更喜欢在家消遣,有趣的是,这是最年轻一代人的偏爱。“懒人经济”备受年轻人青睐,不出门就能享受服务,点外卖、看视频,90后们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9点下班回家后,只想躺着,一边吃着袋装零食,一边在抖音等应用软件上观看短视频、热播电视剧或者打游戏。看到太晚又饿了,再点一份外卖,小龙虾、炸鸡、烧烤,虽然不健康,但是忍不住。”在互联网公司实习的95后李强告诉记者。

《白皮书》披露,随着微信和抖音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占据主流,聊天和看视频已经成为睡前最普遍的活动。95后也是抖音的重度用户,32%的用户每天使用抖音的时间在1小时以上。李强透露他有时候甚至刷抖音刷到睡着。

此外,购物也成为夜间生活的一大消遣方式。数据显示,消费者的购物高峰出现在晚上9点以后。

从事媒体工作的韩婕,购物欲望与写作灵感在夜间一起迸发,“不睡觉的时候,我有非常多的时间花在淘宝上,淘宝账单显示我的购物时间是零点到凌晨两点,午夜确实无聊,有时只是想打开淘宝查询物流信息,不小心打开了其他链接,就可能控制不住看一两个小时,时间流逝得非常快”。

  持续繁荣的女性消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有6.8亿女性,其中24岁至45岁的女性约2.7亿人。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拥有强烈的消费意愿。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内地女性经济由2014年的2.5万亿元增至2019年4.5万亿元。

由苏宁金融研究院发布的《女性群体消费趋势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消费报告》)也体现了持续繁荣的女性经济。该报告发现,男女消费思维差异较大,女性身上体现出了明显的互联网特征,容易受到社交网络及媒体影响。法治周末记者通过采访多位女性发现,她们在买东西之前会先从微博、小红书、大众点评等渠道来参考他人的评价后,再作购买决策。

“支付宝年账单显示,我去年花费最多的是服装和护肤品品类。我在代购朋友圈里看到了很想买的或者说很合适的护肤品、彩妆等,就会去小红书上看评价。但是,我发现小红书里很多都是营销号,后来就会长期关注某几个博主,他们推荐的用品如果有适合自己的就会买。”张奕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购物经历。

在火热的电商环境下,出现了“粉丝经济”,各种穿搭博主、美妆博主、美食博主活跃在各大论坛与直播平台,向粉丝群体精准营销潮流商品;个中典型如“口红一哥”李佳琦,以及肖战、李现代言的各种化妆品服饰珠宝配饰,无不受到女性消费者的欢迎。

“的确,直播对购物的影响非常大。看过一次李佳琦的直播就折服了,真的是‘看一次直播,买一次东西’,吃的、用的、刚需的、特价的,都会买。”张奕直言。

韩婕对于直播购物也发生了改观,“以前觉得特别无脑才会看直播,被洗脑才会买东西,但是自从我看了之后就特别想买,因为有抢单抢购,也确实很便宜,如果正巧是需要的商品,就会立马下单,但也会出现冲动消费”。

“颜值经济”当道,越来越多的女性用户开始追求高端且具有科技含量的美妆产品与美容仪器,特别是80后、90后的女性消费者,在这方面可谓“不惜血本”。

韩婕因为工作原因经常熬夜。“某天早上起床看见自己的皮肤状态特别差,突然产生了恐慌感,然后就开始疯狂地买针对性的护肤品。买一瓶上千元的护肤品毫不纠结,但买个笔记本却犹豫再三。”

“边熬夜边刷小红书看哪个眼霜好”,这大概是很多年轻女性都有的经历。数据显示,近5成的女性在晚上12点后睡觉,而面部精华、眼膜、眼部精华是女性最爱的熬夜自救护肤品。

不过,研究发现,面膜、香水已经不是女性专属。《95后数据报告》显示,面膜和护肤套装成为了95后男性购买最多的美妆品类,平均5个95后男生中就有一个使用以往女性才使用的BB霜,贡献着年增长超过百亿的男性面霜香水消费市场。

责编:高恒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