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们一切感情的归宿,为何要这么说呢?春节这个节日在中国人心目中埋藏的不单单是全家团圆的日子,还是一种信仰,春节在我国不分民族不分老幼,他们都对春节充满了期待,随着春节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很多远在他乡的人也陆续踏上返乡旅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农村,虽然快临近春节了,但是始终找不回曾经的年味,即便很多农民工已经返乡,但是农村以前那种热闹的年味现在似乎很难感受到,有的人说是因为现在很多人返乡的时间越来越晚,也有的人现在很多人根本不愿意回家过年,确实如此,我也清楚的发现,现在不少农民工不愿意回家的理由也是比较多,或许每个人也有着自己的无奈,而也有不少专家对于农村目前年味变淡的原因也是难以理解,甚至觉得是农民观念在发生转变,可是对于目前农村年味变淡的因素来说,不单单只有这些因素影响着这个传统民俗变淡,还有其他因素,而农民对于专家的不理解也表示痛斥,因为有两个问题对于农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因素,这就是有关专家所提出的“禁炮令”和禁止使用土灶,而这两样物品在春节中承载的意义绝非一般。

首先鞭炮对于农村春节意味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鞭炮只是一种迎新纳福的物品,“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庆新年。”这句话所体现的正是国人在春节期间对于鞭炮的那种情感,春节燃放鞭炮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演变到发明再到如今社会,鞭炮或许真的已经深入人心,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放鞭炮也是为图个喜庆,如果连鞭炮都不让放了,那么这春节自然过的就显得没有意义,笔者注意到,在河南某地开展的“禁炮令”就引起当地不少农民的反响,现在不少城市虽然早已经明令禁止燃放鞭炮,但是农村这样的地方如果也禁止燃放,那么对于农民来说过年还有什么意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整要准时燃放鞭炮这是千古不变的传统,而不是因为未了要保护环境就摒弃这样的风俗传统,不少网友对于农村有关区域内禁止燃放鞭炮自然反对声音也比较高,如果春节失去了鞭炮,那么农村年味自然也就淡了这也是必然。

另外土灶在春节作用也非常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不少地方已经禁止使用土灶,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土灶对于农民来说,在春节的时候也是非常重要的物件,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比较多,这一大家子聚集在一起,首先吃饭是免不了的,而人多就需要准备更多的饭菜,所以在农村基本都是依靠土灶做饭,一方面是土灶做出的饭菜比较多,另外火也比较大做出来的饭菜也比较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很多常年外在的游子来说,在他们梦里或许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着家乡的渺渺炊烟,有的人或许一年都不曾回家,而春节的时候,就是希望能亲口吃上一顿妈妈用土灶做出来的面条,那种味道才能让更多的游子体会到家的感觉或者年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问题来了,土灶因为使用的时候会焚烧秸秆,会产生很多浓烟,这就会滋生雾霾,从而影响到环境问题,所以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开展使用煤改气这样的措施,但是实际中,笔者还发现,对于很多真正的老农来说,春节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蒸年糕,这种年糕一般都需要一个大铁锅才能制作,如果没有土灶来烧铁锅,那么也就说明大年糕这种过年的必备物品今后就很难看到了,自然年味也会受到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了换位思考下,农村环境问题确实应该受到重视,可对于农民来说,有些物品或许真的已经跟随自己一辈子,甚至有些传统风俗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如果就此因为环境问题而做出让步,这是否算是忘本呢?对于此类问题,笔者首先觉得鞭炮这样的物品确实和春节不可分割,它也不是任何一个物品锁替代的,如果没有了鞭炮声,或许农村年味更显得冷清。

那么对此是怎么看的呢?你觉得农村年味变淡和鞭炮和土灶缺一不可有关吗?欢迎大家留言表达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