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居然初五了,在家过的浑浑噩噩,浑然不知是几号。

本想继续慵懒下去,终于忍不住,想提起笔来写点什么。就聊聊新型肺炎吧。

作为一位财经媒体的作者,本不应该参与新型肺炎这类毫不擅长的话题讨论,但作为6年以上的媒体人,自然对这场仿佛“突然之间”席卷神州大地的疫情格外关心。

所以,我们还是决定说点什么,不指望有多少的人能看到,仅希望为社会传递正能量,为抗击新型肺炎献出绵薄之力。

1.理性分析

结合各方观点,简单理解一下网上公布的疫情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今日29号,全国30个省(区、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59例,相较于昨日28号1771例,已经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2)近两天,每天都是过千人的确诊病例,数据增长较快的原因是:

  • 平均10天的潜伏期到了,受感染人群逐步显现症状;
  • 检测机构全力“提速”,与病毒“赛跑”,缩短了检测时间;
  • 新的核苷酸试剂盒的供应,检测能力有效提升;
  • 信息披露日益透明。特别是武汉地区,之前存在一些疑似病例的积压,现在集中确诊了。

这些上升的确诊病例数,都是存量的数据,并不是新感染的病例。10到14天是一个很好的隔离观察期,潜伏期过去了,发病的及时治疗,没发病的就没病。

在控制好人员流动性的同时,越快的消化掉疑似病例,找到确诊人群,是抗击疫情的重要举措。

一旦疑似病例数和确诊病例数双双下降,出现拐点,则此次疫情就会出现转折。

2.做好自己

很多人都响应了国家号召,较少外出,在家休息,免不了频繁的打开电视、手机,看看疫情的进展。

心系国家、关心华夏儿女的安危,这种患难与共的情怀是中国人应该拥有的;但也请大家也不用太过悲观和紧张,不要只关注单纯的数字上升,应该把精力多用在需要的地方。比如以下几位:

(1)2020年1月25日,除夕,也就是武汉封城后的第2天,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面进入备战状态。医生苏俊威第一时间写下了《请战书》,要求前往疫情一线:“医者仁心!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定不辱使命!”每次从隔离病房出来,他都需经过12个步骤脱下防护服。虽然辛苦,但他表示:如果不把使命接起来,谁来帮助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在武汉有一家餐厅,老板年前进了大几万的食材,本想着过年不放假,多挣点儿钱。可是,赶上了疫情,就只能休假不营业。但她听说很多一线医生吃不上外卖时,便自发免费地给医生们送饭。“店里5人,没有放假,食材在,已消毒,随时等候召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来自网友的一段聊天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太多太多的例子,就不一一罗列了。

总结来说,有能力帮忙的朋友,要尽可能的为抗击疫情尽其所能。

而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疫情是没有直接联系的,也很难帮的上忙。

所以,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做好个人卫生,减少外出,过好自己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亲人,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3.提前总结

虽然疫情没有结束,但最后的结局一定是我们战胜病毒,而不是病毒战胜我们!

每一次危难时刻,对中华儿女都是一次考验。但反观这次大考,确实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我并不想指责这是谁的责任,更没有权利、雄心和抱负去为现状提供一个解决方案。然而我觉得,只有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更多人关注了,重视了,参与了讨论,才会更好的面对未来的挑战。

不足:

信息披露不及时,防范意识不强。这里我就不便展开了,大家可以看看这篇南方都市报的文章:《从沉默到一场大考:回溯最早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病后的武汉50天》

欣慰:

(1)凝聚力增强: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大多数民众就地观战。英军登陆后,民众主动向其出售蔬菜、牲畜和粮食。普通百姓认为这是洋人在跟皇帝打仗,与我何干?全然置身事外。用孙中山的话讲,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一些普通民众也加入了哄抢圆明园财物的行列。八国联军在北京杀人,指定中国人捆中国人,中国人砍中国人脑袋。真是一盘散沙之惨状。

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年代,清华大学教授俞平伯不禁仰天长叹:“我们的英雄不知在何处?”

而现在的中国,已然脱胎换骨。神州大地上,涌现了众多的英雄

直面疫情、献计献策的钟南山院士;

直言不讳、亲近民众的白岩松主持人;

不畏艰险、身体力行的医护人员;

坚守岗位、奋不顾身的一线工作者;

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志愿者;

充满爱心、无私奉献的捐赠者

………

有太多太多的英雄值得我们去赞扬、去敬佩、去歌颂。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辛酸的故事。很多英雄,抛妻弃子,舍小家为大家,奔赴一线,抗击疫情。比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英雄事迹告诉我们,在困难的时刻,中华儿女越来越团结了。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每一次危难来临,虽然造成了损失,但也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增强了中华儿女的凝聚力。

(2)信息更透明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节目中说,“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信息公开是最好的疫苗”。

抗击疫情,最重要的是保证信息公开透明,让老百姓获取真相,让谣言和谎言不攻自破。

这时候,社交媒体、网络媒体和新媒体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以前可能还需要通过发传单,打电话、上门拜访等方式来通知大家,而现在通过电子媒体,会更加便捷高效。

笔者身边很多中老年人,都是通过微信、头条等app,来了解疫情,提高警觉性,做好自己的防护工作。不得不说,在报道疫情的过程中,很多自媒体发挥了不错的作用。

在一个开放社会里,不安全因素如影随形,谣言和谎言是很难避免的。只要有信息的不对称的地方,就会有谣言。如果能做到让真相跑的比谣言快,尽快消除信息不对称,谣言就很难站住脚。

当然,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单单需要信息的公开透明,还需要听众自身的文化程度、判断力、消化信息等能力,均高于传谣者才行,这就涉及到全民素质的提高问题了。

一个好的社会,应该及时公开信息,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共同治理,切不可让大家冷漠甚至疏远。

(3)执行力显现

媒体也报道了,此次疫情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防范意识不强等问题。但从后续的报道和抗击行动的效果来看,还是非常及时而显著的,这跟国家强大的执行力和坚实的国力密不可分。

中华民族的崛起,不是靠喊口号能实现的,而是真抓实干干出来的。

(4)全民防范意识增强

这段时间,只要外出的人员都是戴好口罩的,这是平日里看不到的场景。

其实,我们的邻国日本一直是口罩消费大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日本人出门就开始戴口罩了。

2009年,墨西哥H1N1流感爆发,很快日本又成为重灾区,很多小孩被传染甚至失去了生命。一时间,日本人又都开始戴上了口罩。当时,很多药妆店的口罩都卖断了货。2018年初,有1000万日本人得了流行性感冒,而进入春天,花粉症又开始困扰日本人。口罩成为生活必需品。

我们希望以这次疫情为契机,倡导大家多戴口罩,提高全国人民的卫生防范意识。从防止将病菌传染给别人、提高公共卫生意识来说,戴口罩值得提倡。不管疫情是否发生,戴上口罩有百利而无一害。毕竟,人类有时候是很脆弱的,而病毒有时候是很顽强、很难预估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需要在实战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战斗做准备。

我们坚信,在及时透明的报道,果断明确的决策,高效快捷的执行下,在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会迅速战胜病毒,战胜未来任何一个艰难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