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沙僧是个比较有争议性的人物,在流沙河里,他凶狠残忍,吃人无数,连取经人都难逃毒手,样子更是可怕,且看他刚出场时候原著如何描述: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典型的妖怪模样,甚至比一般的妖怪更显凶残,并且是红头发的,不要被电视剧误导。当然,人不可貌相,不过沙僧自然有相应的事迹来说明他的可怕,原著有诗一首:

饱时困卧此山中,饿去翻波寻食饷。樵子逢吾命不存,渔翁见我身皆丧。来来往往吃人多,翻翻复复伤生瘴。你敢行凶到我门,今日肚皮有所望。莫言粗糙不堪尝,拿住消停剁鲊酱!

这描述的是沙僧平时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从中可以看出,沙僧的确没少干坏事,跟后来取经路上沉默寡言的老实人沙和尚完全是大相径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沙僧因为长期混迹流沙河,水下功夫十分厉害,曾经和猪八戒都了几百回合都不分胜负,要知道猪八戒当年可是鼎鼎大名的天蓬元帅,水中应该算是他的主战场,却依然和沙僧打个平手,足以见得沙僧的厉害。孙悟空更是不擅长水战,最后只有到南海求助,才让他们握手言和,顺利渡过流沙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是由此开始,沙僧从令人闻风丧胆的妖怪变成了一个貌似没什么用的三师弟,为何呢?

其一,沙僧的遭遇和阅历决定了他的行事方式。

沙僧原是天上的卷帘大将,侍奉玉帝左右,虽说没有实权,但阅历丰富,见多识广,从答应菩萨保护唐僧取经那天就知道了西行只是一个镀金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重头再来的机会,只要不犯错就行了,而不犯错的最佳选择自然是少说话也少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且,他熟知人际交往的规则,毕竟西游队伍中他的武力也就比较寻常,并且知道孙悟空的性格,不好跟他抢风头,也不参合到孙悟空跟猪八戒的日常拌嘴中,保持沉默寡言反而让孙悟空对他有所忌惮,不会轻易像捉弄猪八戒那样捉弄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西行队伍早已分工明确,沙僧无须强出头。

原著二十三回,孙悟空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

“错和我说了。老孙只管师父好歹,你与沙僧,专管行李马匹。但若怠慢了些儿,孤拐上先是一顿粗棍!”

从孙悟空的话语中,可以明显看出孙悟空师兄弟三人的分工是很明确的,孙悟空负责保护唐僧,是专职的保镖,而沙僧和猪八戒只要管好行李和马匹,各司其职,而这也同时说明了为何基本上都是孙悟空上天庭搬救兵,因为沙僧和猪八戒有看好东西。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孙悟空不在的时候,这个职责也要重新划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一路上,沙僧出手的次数屈指可数,甚至妖怪都没打死几只,自然就会觉得他和在流沙河时候有很大的不同,没有辉煌的战绩当然不会让人觉得他厉害,但也不意味着沙僧的本领弱,只是他藏拙了,而且藏得很成功,说不出手就是不出手,反正天塌下来有孙悟空来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总的来说,沙僧的情商肯定不低,毕竟能做到相当于御前侍卫的卷帘大将,自然懂得察言观色,并且他后来被封的职位也不低,可见佛祖对他在西行路上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青年刚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