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和诸葛亮可以称之为三国期间最牛的军事家了。在诸葛亮第六次计划要北伐时,却始终由于司马懿的缘故,迟迟没法执行计划。

为此,诸葛亮又生出妙计,空城计也就此诞生。而在司马懿临死前,用了这十七字的遗言,给人们揭露了空城计的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城计

当时,诸葛亮本要派兵前往西城送粮,随后却得知司马懿的十五万兵悄然停在自己的出发点城市内。此时,城中运粮的士兵大多走了,只留下一些伤员,压根招架不住这十五万敌军。

对此,诸葛亮想出了空城计,将城门大敞,领着两个书童上了城楼,开始弹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琴声,本打算进城的司马懿却突然迟疑,担心诸葛亮有诈。儿子司马昭却胸有成竹地表示,管他诸葛亮再怎么有诈,凭这十五万士兵,无论如何都能踏平这城池。

可是,司马懿并没有采纳司马昭的建议,最终选择退兵。司马昭非常不解,明明就能消灭诸葛亮了,为啥事到临头还要退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懿

直到司马懿临死前,司马昭这才真正理解了司马懿的想法。快要死了,司马懿说了这句话:吾事魏历年,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惊骇。

原来,司马懿早就看清了整个国家的局势。在他眼里,最大的敌人并不是诸葛亮,而是魏朝内部的各种不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司马懿当时再如何为国担忧,为民请命,却始终洗不清自己在他人身上的疑虑。无论是曹操曹丕亦或是曹睿,重用他却也防着他,将他当作扫清敌人的棋子,却也时刻担心自己的权力太大,影响到统治。

于曹氏而言,一旦蜀国被消灭了,司马懿将是他们眼中最大的肉中刺,若不除掉这个心头大患,始终是寝食不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懿

为此,司马懿想得很通透,想要活下来,只要诸葛亮一直活着就好了。懂得这个道理后,在空城计上,司马懿才假意畏惧,带兵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