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魏延是在刘关张死后全力辅佐诸葛亮北伐的大将,虽然魏延的名声不及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上将,但是魏延确实是在五虎上将相继去世后变得无法被人替代。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描写魏延是一个脑后有反骨的人,在初次见魏延的时候就要杀掉魏延,而这个桥段只是小说家杜撰的,为后面诸葛亮杀魏延留下一个理由做的铺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脑后有反骨这种事情就算是真的不用手摸是无法发觉的,而诸葛亮只是见了魏延的正面就说他脑后有反骨这是不是有些说不过去,除非诸葛亮有特异功能眼睛有透视功能。那诸葛亮为什么在死后要利用马岱引诱魏延造反杀他一个谋反罪名而不是将魏延退出辕门杀了了事。原因很简单在诸葛亮死前魏延已经手握重兵想要杀掉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用这种方式突然杀掉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到底和魏延有什么过节一定不放过他,在自己死前就安排好了杀魏延的这一幕呢?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魏延“功高盖主”诸葛亮感觉已经无法控制他了。在诸葛亮死后自己的亲传弟子姜维是无法驾驭这匹烈马的,如果不能驾驭只有杀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计划可以让姜维继续的实施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受刘备托孤之后努力的为刘氏家族的统一大业而努力。蜀国道路艰险随然是一个防守的好去处,但是对外用兵的时候道路艰险也成了一个弊端,蜀国虽然粮食产量还算不错,但是运输上十分困难,直到唐代李白游历四川时有感而发写下了是《蜀道难》的名篇可以想象在后汉三国时期运送军粮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打仗粮草十分重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无粮必乱。面对这样的困难诸葛亮的用兵原则就是稳扎稳打不想冒进,而魏延作为武将总有一种要出奇兵快速夺取滩头阵地的想法。首次出兵北伐的时候魏延就献计要兵出子午谷用奇兵致胜,这点和诸葛亮的作战风格截然不同,诸葛亮没有采纳第一次北伐因街亭时候而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之后蜀国就失掉了北伐的先机,因为魏国已经做好了防范,兵权已经归司马懿掌管,在之后的多次北伐中,诸葛亮都因为没有快速的打开前线的补给中转战而被迫退兵。这时的魏延一直因为诸葛亮首次北伐没有采纳自己出奇兵的计策而耿耿于怀,但是诸葛亮因为当时无将可用只能继续用着这个不太听话的烈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延再六次北伐中都起了很关键的作用,立了很多的战功,魏延凭借这些战功也是步步高升,做到了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手中的军权也逐渐的增大了,成为了蜀中得力的上将军。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太强魏延渐渐表现出狂傲的行为,诸葛亮在世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收降了姜维,这员大将是诸葛亮要传以衣钵的人,诸葛亮要将平生所学都传授给姜维让他在自己死后可以支撑蜀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延的强大让诸葛亮感觉到凭借姜维的能力还不足以驾驭魏延,而魏延作战冒进贪功的性格会将蜀国带入一个灾难,所以诸葛亮为了给姜维建立一个良好的领兵环境只能讲魏延杀掉。但是杀掉魏延又没有适当的理由,只有在死前托付马岱引诱魏延造反,魏延造反是被马岱唆使的因为魏延不是真的造反只是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当家作主了。诸葛亮就利用了他这一点借马岱的手杀掉了他,武功高强的魏延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人在背后阴了他一把。这个是不是有点像现在的职场中的一些故事,被自己所谓的好朋友背后阴上一把然后他上了你的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