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说法叫做宇宙脑体论,是说,宇宙是一个生命的的大脑。 于是,自我以外,全是想象。 这也是我小时候的感觉。 如今呢,百无聊奈,忽然想起这个,有点感触。

这次瘟疫流行,每个人都自我隔离之中。 大街小巷,难得有见行人,而且,每见生人走过,都下意识的避之不及。 终于,我们到了恐惧同类的时候。 这种恐惧呢,根子上便是彼此间距离所带来的排斥感。 过去无灾无难,且能相安,而今风吹草动杯弓蛇影,忽然想起来,原来孤独是对于自我的保护,寂寞才是人类的归宿,而同类,只是前程上的耽误,生命上的反噬。 那个瞬间,想起,宇宙只是一个想法,我们只是一场虚无。 又何必在这未必美好的幻景中先行互害呢。

实在太无聊了,于是以上只是胡说八道。

可是未来会怎么样呢,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我或许年纪到了不思进取的时候,很多时候是麻木。 但此刻也不免有些担心。 因为未来会怎么样,最终是因为今天发生了什么。 而此刻发生的一切,叫人不可名状的担心。

病毒是一时的,任何时代都有瘟疫发生。 但那种内心的病毒,却是与生俱来的。 这点,我们不必自命清高,好像独立于这个环境之外。 这次自我隔离,颇有大家皆苦海的意味,谁也没有逃脱得到,于是,你应该扪心自问,你应对当下,有够从容淡定吗,我说的从容淡定,不是指你冰箱里储备的食物,不是指你蒙头求一醉的那种自我麻痹。

而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困境所富含的道德与价值观问题。 你的求生欲是不是已经到不顾一切的地步。 以及当你抉择某些行为的时候,是不是为了自救已到了理所当然的地步。

是的,我必须含糊其辞以上的说法,我自己都没有答案。 我甚至不去多想,这么久以来我一改过去多年的习惯,真的是一点点都不想写点什么。 我对于当下的一切基本态度是不知所措的。

老港片后期有一部经典,名字我都忘了,讲的是四个兄弟去旅行遇到困境,其中一个支撑不住奄奄一息。 而另三个是救他最终一起死,还是弄死他然后吃这个好朋友的尸体得以生存。 便成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叫做人性真相。

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旅行》其实也讲了一个类似的黑色故事。 电影侧重于美轮美奂的场景,而淡化这些黑色的本质,原著小说则相对要坦白一些。 是的,漂游在海上,活下去的动机是不是盖过一切。 只是事后,主人公说,你是要听一个奇幻的故事,还是要接受赤裸裸的残酷真相。 于是,调查此事的警察默默的接受了奇幻。 李安电影的卖座,也说明了奇幻的重要性。

我们坦然目睹眼下发生的很多事情,似乎也默默的当他是一场奇幻,只不过深入其中,便不敢视之为奇幻。 而分为切身和不切身的区隔。 不遇见,可以编成段子,拍成抖音。 关自己了,便全然不顾。

这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我是无神论者,但我近来似乎很相信宿命。

人就是这么矛盾。

瘟疫是一种病毒,而恐惧的情绪才这场瘟疫的真正杀伤力。 当情绪弥漫的时候,气氛就会变成恐怖起来。

好吧,我不想把问题归于某些有目共睹的方面,这些方面依旧轮不到我去检讨。

而是,当这个非常非常务实的民族,真要去建立一个机制的时候,往往追求的不是让每个人满足,而是通过巨大的威慑力让每个个人识相。 识相也是务实的一种,属于底线思维。 一个维系底线为诉求的机制,虽然可以应对常态。 但往往应付不了巨变。 因为维系不了底线,便放任大家去为自救而不顾一切。 最终形成不可挽回的溃散。 直到大家形成新的底线共识。

这是我最感沮丧的 部分。

未来会怎样。

肯定不应该是过去那个样子了。

等到瘟疫散去,那些城乡间负责隔离的障碍物被去除,一切恢复如常的时候。

人们心上的沟壑依然如故,只是不被提起,暂放一边而已。

“宅”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

“宅”最终将成为一种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