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对于企业而言,这次疫情如同一场大考,该如何应对才能考出好成绩?答案其实并不难。

疫情发生后,人们看到许多企业向疫情严重的地区捐款捐物:腾讯公益慈善基金捐赠3亿元,并采购大量口罩等急需物资陆续运往武汉;阿里巴巴设立10亿元医疗物资供给专项基金,用于采购海内外医疗物资,无偿赠送给武汉各大医疗机构;美团公益基金会宣布捐赠2亿元,设立全国医护人员支持关怀专项基金;周黑鸭向武汉市慈善总会捐款1000万元支援武汉抗击疫情……随着全国抗击疫情力度不断加大,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慈善捐助队伍中来。

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表达爱心,这是一道社会责任考题,只要企业行有余力,大多数都能拿到分数。事实上,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分内之事,而做好分内之事就可以拿到分数的题目,还有很多,比如做到保质保量供应产品,满足市场需求。1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通过视频会议启动“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系列行动。物美、阿里巴巴、中粮集团、沃尔玛(中国)等企业负责人通过视频连线向全国消费者作出承诺,疫情防控期间保障防疫用品、重要民生商品价格不涨、质量不降、供应不断。美团、光明乳业、宝洁等企业也共同发出“三保行动,让我们一起出发”的倡议。

如果企业真正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把对社会的承诺兑现为实际行动,在拿到社会责任必答题合格分数的同时,还能再进一步,付出更大努力为抗击疫情作贡献,就可争取到更高的附加分。位于天津武清的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获悉疫情后,在除夕(1月24日)火速成立医用防护材料及制品应急工作组,组织人员进入“战斗状态”,加班加点生产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面料,以保证让更多医护人员尽快穿上“战袍”。在山东潍坊昌邑市,有一家名叫乾浩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的企业,其产品一直出口,不在国内销售,但在得知疫情后,企业负责人第一时间说服海外客户,决定把年前赶工的口罩优先供给国内使用。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抗击疫情才有了充足的物资保障,这也为最终战胜疫情增强了信心。

当然,在疫情发生的特殊时期,也有企业掉了链子,考得一塌糊涂。它们不仅未能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还趁机裹乱,干起非法勾当。疫情发生后,市场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各地不断查处借疫情之机涨价的违法行为。其中以哄抬口罩等防疫用品价格的案例最为典型。比如北京一家医疗用品销售企业将进价为200元/盒的3M牌8511CN型口罩(10只装),大幅提价到850元/盒对外销售,而同时期该款口罩网络售价为143元/盒。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对该企业进行立案调查后,确认哄抬物价情况属实,依法对其做出罚款300万元的行政处罚。

对于这些趁火打劫的企业,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玩火自焚。他们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暴露出社会责任的丧失,必将受到法律严惩,并因此失掉“人心”,被永久地打上“不良商家”的标签,难容于市场。

面对疫情考卷,有沉着应试,不错题、不漏题拿到高分的企业,也有慌乱紧张,乱答题、答错题考砸了的企业。在此,提醒广大企业,面对灾难,严守道德和法律底线才是明智之举。想把灾难当成“商机”捞一把,是自绝于市场的危险之举。谁能做到始终把责任放在前头,努力为抗击疫情做出应有的贡献,谁才会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才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