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这个名字谁人不知,哪个不晓?《三字经》有云:“融四岁,能让梨”,说的就是四岁的孔融能够把大梨让给哥哥的故事。在人口多,资源有限,人均资源较少的环境下,谦让就是一种美德。

可是孔融的这种美德,并不长久,很可能当时他的这种做法就是一种“戏精”的表现。在大人的教育下,他知道只要自己假意谦让一番就会有更大的回报,所以才演出这一幕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年龄的增长,孔融并没有继续发挥他谦让的德行,而是开始变得自私了。在青州被围期间,孔融并不是积极抵抗,而是借酒浇愁,城破之日,他竟然抛下妻子孩子,独自逃命去了,结果妻儿被杀。

这个孔融这时候一点先人后己的作风都没有了,只顾得自己逃命,可见当年的那个梨让的有多假。而孔融这个人很是高傲,对曹操一直是很不尊重的。

曹操想劝降刘表,于是就问众位谋士,谁可以派去劝降刘表呢?有人就说了,刘表是个喜欢附庸风雅的人,要派个有名的文学之士,孔融比较合适。曹操很同意这个办法,于是准备点将,结果孔融说有个祢衡更厉害,我要推荐给皇帝。

曹操总揽大权,孔融却要推荐给皇帝,明显的要给曹操难堪。祢衡就在孔融的推荐下进了相府,结果就有了裸衣骂曹的故事,弄得曹操很生气。欲借刘表之手杀之,结果刘表没有上当,黄祖杀了祢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杀前祢衡和黄祖有一段对话,黄祖问祢衡,你在都城有什么人物?祢衡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这说明孔融和祢衡以及杨修都很熟。

这三个人都是曹操所恨的,由于孔融的出身很显赫——孔子的二十四代孙,所以曹操一直没有对他下手,但是对杨修就不客气了。杨修也是个聪明外露的人,从吃掉曹操的一盒酥,再到说破曹操在花园写的谜题,说破曹操杀人的真相,再到参与世子争位,最后提前收拾行装准备撤军,曹操对他忍无可忍痛下杀手。

孔融呢?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是和杨修站到一起的,而且他自己多次冒犯曹操,让曹操对他很是生气。孔融的脾气和杨修一样都是喜欢露才的人,在朝中肯定得罪很多人,这也为曹操杀他埋下了祸根。

孔融就是个高第良将怯如鸡的人,出身显赫,能力却一般,在北海做郡守,没有什么善政,只是与民秋毫无犯。他最大的爱好可能就是喝酒,他常说,但愿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这是个典型的酒鬼型的官僚,肯定和在耒阳县理事的庞统一样,终日只在醉乡,从不理事。这样的人肯定不会有什么政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禁酒,孔融很不满,于是给曹操写信,劝曹操不要禁酒,但是信写得很不尊重人,这令曹操很生气。在打败袁绍之后,孔融就说过曹操的坏话,曹操就已经很不舒服了,这次又来了。曹操也受不了了,于是指使路粹诬告孔融,孔融的死对头又借机进谗言,所以曹操杀了孔融。

在一个对虚情假意进行大力表彰的文化氛围中,只能培养出“戏精”,孔融就是一个,他们都是按照预设的剧情进行表演的,完全没有真心实意,如果对方真心实意对待他们,这个戏必定演砸。

有的孩子拿着大苹果对客人说,叔叔你吃。懂戏的都会说,我不吃你吃。孩子会高兴地吃掉苹果。如果不懂戏的接受了,那孩子会大哭一场的,戏就演砸了。当年孔融戏演得好,别人配合的也好,所以他长大以后到乏善可陈了。所以老师也不讲孔融以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