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向往西方家庭的生活模式?你是否对他们家庭中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关系所向往?为什么中国家庭无法向西方家庭学习?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这种中西方对于家庭内部关系的不同实际上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的,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实际上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为什么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竟然是因为金融发展不同而决定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自提出后便一直受到推崇。儒家思想中一直在致力于推崇“孝道”的文化。那么为什么在古代这种文化会如此受到欢迎?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家家户户在都在解决饿肚子的问题。没有人也没有条件发展金融市场,因为大家都在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大家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哪里会有余钱去投资未来或保证财产的增值。所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民的养老生活基本需要依靠子女的接济来维持,也就是说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养子防老”,你小的时候我花钱养你,等我老了你也要回报我。于是,儒家的“孝”文化更多的是对这一种社会现象的约束。在整个农业社会中,人民能够进行经济交换的方式只是存在于家族中,因为家族内的人员均具有血缘关系,在儒家文化的洗礼下,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更加容易会取得信任。而这又反过来更加促进了儒家文化的传播与发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在西方农业社会中,“家族”这一金融场所也被当时的社会所采纳。但随着中世纪欧洲国家的崛起,古罗马、英国、法国等沿海国家海上贸易的增加,使得人们认识到“家族”不是唯一可以进行的金融场所。在于陌生人的交易中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更优质的回报,这也促进了西方国家推出了相关的法律来提高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感,这也就极大的在增强了西方金融市场的发展,有了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股票、基金、保险……老年人养老会依靠发达的金融市场来满足,年轻人的资金需求也可以运用丰富的金融手段来提前获取自己未来的收入。所以,西方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将金融这一概念从“家”的场所中剥离出来,家仅仅是大家进行情感交流的场所,不再有任何金融服务的功能,养儿不再是为了防老,而是真正的因为喜欢孩子,正因为于此,西方国家的家庭中才能做到家长与孩子的平等地位。

在我国的宋朝、明朝、清朝均有过经济发达的时期,但是很遗憾的是金融市场并没有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得到增长,反而在儒家思想的洗礼下继续将金融市场回归“家”这一场所中。晚清时代风风火火的洋务运动虽然以富国强兵,但实际上,即使人民富裕了,但是儒家思想若依然是目前的主流文化,那么金融市场就不会得到发展,我们的经济交换活动将势必会再次回到“家”的场所中,我们就又在走宋、明、清的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社会文化制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若想真正的“富国强兵”,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改变文化制度,加快建立金融市场才是正确的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