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州,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向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成为医院第一批救治医疗队成员,2月2日奔赴宁夏第四人民医院参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工作。下面是陈广州医生在抗疫一线的日记,记录了他参与一线防控救治工作和在隔离病房的点点滴滴……

谁也没想到,2020年春节会伴着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战一同到来。记得非典那年,我还是一个懵懂的高中生,从广播电视新闻上得知医护人员紧急奔赴防控一线,不计薪酬,不论生死,日夜奋战,最终取得了战斗胜利。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医生这个职业原来和军人一样,只是那身战衣从橄榄绿变成了天使白。

巧合的是,两年后的高考决定了我的职业与医疗结缘。时光飞逝,五年的医大生活,十年的临床锻炼,现在的我已成为一名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也曾因工作的繁琐忙碌而焦躁,也会为医疗现状而担忧,但更多的是看到患者康复出院后的喜悦和得到患者、家属认同的成就感,行医之路,个中滋味,却从未后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1月21日,医院培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治知识。1月22日,一个兄弟打电话说跑了20多家药店买不到N95口罩。医生的职业敏感,让我提高了警惕。果然,1月24日除夕值班时,接到了医院“取消假期,全员返岗”的紧急通知,同是医生的媳妇也带着女儿从大武口赶回。疫情发展一天天加重,全国抗疫。看到各地医疗支援队奔赴疫情较重地区,内心的热血沸腾着;1月28日,宁夏第一批援鄂医疗支援队奔赴前线,大学同班同学,一名技术精湛的急诊科医师也随队前往,内心再次沸腾;同一天,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召开誓师大会,大家纷纷递交请战书,我也是其中一个;2月1日下午接到医院通知,我成为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一批支援一线的救治队员前赴宁夏第四人民医院参与救治工作。

收拾衣物用品,老妈说:陈曦有我们带着呢,你放心去吧……老妈是一个退休的妇产科医生,她知道医生的职责;媳妇说:一定要做好防护,平安归来……媳妇,一个身孕3月的神内医师,也是我的大学同学,同样在一线,她也知道医生的职责;小陈曦说:外面有病毒,爸爸不要出去…女儿,一个马上3岁的孩童,她不懂什么是职责,她只想让爸爸陪伴。当晚失眠,兴奋,也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月2日医院为我们举行了简短而庄重的践行仪式,院领导亲自把我们送到宁夏第四人民医院,经过预检分诊口,看到院领导信任而有力的挥手,我知道肩上的责任很重。经过一整天的培训考核,2月3日正式进入病区。工作前的个人防护是首要措施,从手卫生,换洗手衣,带一次性帽子,带N95口罩,穿防护服,带手套,靴套,穿一次性手术衣,戴防护眼镜,加戴一次性帽子,加戴外科口罩,戴防护面罩,加戴手套,鞋套,整个流程在护士监督下,用时约需30分钟。同组的有我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杜慧敏,一位坚强的女医生,有宁夏第四人民医院感染科医生,一个开朗的小师弟,我们3人一组,仔细交接班后从查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特鲁多医生说过: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确,面对患者,我们除了药物治疗外,做的更多的是安慰。查房完毕后整理医嘱,有疑惑的随时请教强大的专家组。令人欣喜的是,宁夏首例确诊患者在我们当班这天,治愈出院了!这给了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很大的鼓舞,也给了病区其他患者无比的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班6个小时,可以感觉到防护服里的衣服被汗水湿透,又被体温捂干,再湿透再捂干,护目镜里的水雾一层盖过一层,收病人,办出院,记病程,忙忙碌碌直到其他战友来接班。详细交班后,开始离开病区前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脱去全身所有的防护。每脱去一件,都需要做一次手消毒,一共经历10次手消,每一步都有护士监督,又需用时30分钟,最后沐浴换衣,这时照镜子才发现额头已经被护目镜压出了深深的痕迹,鼻梁也被多层口罩压的红肿,6个小时不能吃喝不能上卫生间的感受,才知道为什么有战友要穿上成人纸尿裤上岗。2月4日早班,恰逢专家组组长周主任查房,2008年实习时跟过的老师,一个医技高超、知识渊博又干练的人,有这样德艺双馨的高级专家在,我们心里踏实多了。今天下班发现鼻梁更肿了,正巧医院护士长和同事们微信视频,她们也奋战在一线,是我的战友,也是亲人,听说科里又有两名护士去了新建的急救医院,为她们加油!危难时刻,我们同是救死扶伤,守卫健康的中国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深了,想起临行前宝贝女儿不舍的模样,心里最最柔软的那块地方还是被触得发酸。2019年2月21日,小陈曦两岁生日,我在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导管室学习,没能陪她;2020年2月21日,小陈曦就要三岁了,我又不能陪她一起过生日了,等爸爸凯旋归来一定给你补上!想到这,我仿佛看到那跳跃的烛光在不停地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