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上12点多,我还在写稿,晚上10点就已上床的仔仔突然从房间里跑出来,说:“妈妈,我睡不着,你能不能陪陪我?”

我放下手上的事情,看向他:“你怎么了?”

他看着我,眼神闪烁着说:“我如果不小心被传染了,会不会死?”

这个问题问得我一愣,看他每天都正常的做作业、做家务、锻炼、与同学联机玩游戏,对疫情不太关心,我以为他受疫情的影响并不大,所以虽然我和仔爸从没避讳与他交流各种有关疫情的问题,但也从未刻意与他谈过疫情可能带来的生命威胁。听到他的疑问,我才知道原来疫情之下,孩子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也会对死亡产生焦虑。

我站起来,把他推进房间,让他上床躺好,盖好被子,我在床边坐下来,摸着他的头,对他说:“这几天,你天天听到很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你也看过相关的新闻报道,知道很多人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他们导致我们的生活变得不一样,不能出门,不能随心所欲,你是不是觉得有些害怕?”

他点点头。我说:“恩,我和爸爸其实也害怕,也会担心被传染,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这些害怕、担心都是正常的。因为有这些害怕、担心,我们才能安安静静地每天留在家里,不出门,才能有警惕心,每天勤洗手,坚持锻炼身体,做好各种防护,所以你看,害怕和担心并不完全是坏事对不对?”

他默默地点点头。

“所以我们要感谢这些害怕和担心,它们会保护我们。”顿了一下,我接着说:“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导致了一些人死亡,我们平常都觉得死亡距离自己还很遥远,但这次事件,却让我们觉得好像一下子离死亡很近了。”

其实,不管我们感觉自己离死亡是近还是远,死亡都在那里,我们每个人都会死,这是避免不了的。

因为有死亡的存在,我们才会知道此时此刻的我们还活着。我们才更明白生命的意义,才知道原来我们每天能够出去吃饭,能够出门上学去见你的老师同学,能够去买自己爱吃的零食这都是很幸福的事情,原来这些平常的事情都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我们谁都不知道下一刻等待我们的究竟是什么,但是此时此刻的我们是健康的,是安全的,你把手放在心脏的位置感受一下,你的心跳是不是还很有力?”

黑暗中,他照着我的话把手放在胸口,停了一会,说:“恩,我的心还在跳……”

“是吧?不管你害怕还是担心,你的心都在正常地跳动对不对?现在你再做几个深呼吸,吸气,看,空气经过你的鼻孔流进气管,进入肺,他们带给你氧气与活力,现在我们再呼气,呼气的时候你会发现体内的脏东西会全部吐出来。”我又带着他做了几个深呼吸。

“感受到了吗?你的心脏、你的呼吸系统,你的手、脚、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还有其他所有的器官都在努力地工作着,它们努力帮你维持着身体的平衡,保护着你。是不是要感谢它们的努力?”仔仔点点头。

“现在你知道了,不管你觉得死亡离得很近还是很远,你的身体都完全不受影响地在努力工作着,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它们都一样的努力。去感受到你的心跳和呼吸,你就会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能量。这些活力与能量能帮助我们面对生活中所有的变化与状况,只要我们还有呼吸和心跳,我们就要好好活着,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仔仔用力地点点头。

“要知道,此时此刻,有很多人在一线努力工作,与病毒对抗,保护我们。想想这些守护我们的人,感恩他们的付出,感谢生命的美好,你再看看自己内心的感觉,是不是害怕,死亡都消失了?”

仔仔沉默了一会,说:“我现在能睡觉了。”

“赶紧睡吧,在你睡着之前,妈妈都一直在这里陪着你。”我帮他盖好被子,直到他睡熟,才轻轻地离开。

疫情之下,每个人都不轻松,虽然我们每天隔离在家,但大家却不断通过手机刷新这关于疫情的各种消息。这些不论好坏的,潮水般的消息都涌入我们眼前,虽然看见好消息我们会开心,但那些不断上涨的确诊数据,那不断被公布的确诊者活动范围、病毒传播途径等却让我们心惊胆战,伴随而来的,是紧张、恐慌与怀疑。

在紧张、恐慌与怀疑之下,其实被掩盖的,也有我们自己的死亡焦虑。只是,我们成人因为害怕,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逃避,不去直面内心的恐慌。但孩子就不一样了,在这个非常的时间段,他们很可能会询问一些关于死亡的话题,这时,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做出适当的反应。

如果孩子的年龄在4岁以下,就算他们问大人:“死是什么?为什么这些人会死?”这都只是因为他们对“死亡”这两个字感到好奇。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死根本没有任何概念,当孩子提出这个问题时,大人只要告诉他,死亡就是我们暂时见不到那个人了就可以了,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死亡只是一个词汇,他即使听到了这个词也不会觉得跟他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当孩子长到4、5岁的时候,他们会逐渐明白“死”与“生”是相对的,出于好奇,他们很可能会动不动把“死”挂在嘴边。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表现得特别紧张,表情讳莫如深,孩子就会知道“死”是一个不好的词汇,他们可能会出于好奇,也可能会因为感受到大人的害怕而问大人“死”究竟是什么。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一定要认真对待。可以陪孩子读读与死亡有关的绘本,比如《獾的礼物》、《一片叶子落下来》、《爷爷变成了幽灵》、《汤姆的外公去世了》、《爸爸的围巾》等都是讲述与死亡有关的绘本。

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只是想要弄明白死亡意味着什么,他们并不需要了解更多。大人越坦然越平静地与孩子交流,孩子的问题得到解决后,他的心就会放下,注意力很快就会被别的事情吸引。

但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他们对死亡开始会有更多的认识。在现在的疫情之下,他们的生活突然发生巨大的改变,他们自己在接触各种新闻的时候,也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报道,虽然白天他们很可能会被各种各样外界的事情吸引,而忘记内心的恐慌与害怕,但是晚上入睡前,当他们的大脑安静下来,准备入睡时,内心的恐慌就很容易被激起,从而感到害怕。

这时候,大人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变化,要适时地介入,对孩子进行引导。如果孩子本身就比较敏感、胆小,当他们表现出害怕时,一定要耐心陪伴孩子,对他的情绪适当进行处理,让他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的环境上,让他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这些耐心的陪伴和引导都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焦虑。

在疫情之下,我们自己也会恐慌,也会紧张、害怕,当孩子提到“死”的时候,很可能击中了我们自己内心的焦虑,这时,有的家长免不了会把孩子大骂一顿,甚至动手,这样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除了增加孩子的担心,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如果发现自己内心的恐慌被激发,这时候,可以做几个深呼吸,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关注一下自己的呼吸、心跳,动动手、动动脚,关注身体的感受与变化,感谢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这样做能够让我们专注于此时此刻,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焦虑。

如果可以,试着陪伴自己去面对内心的恐慌。这次疫情,主要击中的,是我们自己对死亡的焦虑。当我们感到害怕,感到恐慌的时候,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时候。

对于死亡,每个人都会害怕,这是正常的。但不管我们内心多害怕,不管我们多么小心翼翼,死亡都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生命的终点都是死亡。而正因为死亡的存在,我们才需要好好活着,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生命本身就是不安全的,谁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因为这份不安全、不确定,提醒我们要接受生命的本质,接受生命可以不断变化。当我们开始接受的时候,大家会发现,我们会感到自己充满活力和能量,能够有力量顺着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而改变,创造出属于自己生命的价值。

这就是生命的本质。

如果你做了这些,内心还是不能安定,可以做做静心,现在也有很多心理求助热线,也可以请求心理援助。

当自己内心的问题得到解决,自己的恐慌、害怕被看到、被处理,我们才有力量陪伴孩子直面他们内心的恐慌。

这次疫情,会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创伤,但它也是一次机会,我们可以借此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陪孩子一同去认识到原来那些稀松平常的生活就是幸福,原来身边每一个人健康平安就是满足,原来我们对所爱的人的牵挂那么长,那么深……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当我们勇敢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慌,就能感受到生命的强大,活力与能力就会涌现,这份活力能帮助我们平静下来,勇敢面对生活的变化,努力开出自己最绚烂的生命之花。

我们一起加油!

——END——
特别声明:本文为60分妈妈月华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60分妈妈月华”
如未经授权转载,将举报,并追究法律责任!
【60分妈妈月华】畅销育儿书作者,国家级儿童心理咨询师,著有《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得太多》。专注宝宝的吃喝拉撒,生长发育,学习力培养及身心成长,也关注妈妈的心灵成长,健康的母婴关系才能培养出更加杰出的宝宝。如果你想孩子身心灵都能更健康,关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