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型冠状病毒是怎样被检测出来的?疑似病例样本怎么被送到市疾控中心的?发现确诊患者之后怎么办?为了解开这些疑惑,2月7日,记者来到抗疫一线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地探访。

自1月26日我市全面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整座城市开始变得安静,而市疾控中心的大楼里,却一直紧张和忙碌。

市疾控中心病原微生微检测实验室是我市唯一具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全市各县(市、区)和定州市、雄安新区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疑似病例标本,都会送到这里进行检测。从1月20日开始,实验室已经连续运转了近20天,一支12人组成的检验队伍以实验室为战场,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寻找病毒踪迹,保卫全市人民的安全。

实验室24小时无休,检测员工作“连轴转”

“实验室每天进行两次检测,分别是凌晨1点和中午1点开始,病毒检测主要有核酸提取、体系配制、核酸扩增三个主要步骤,之后再通过分析数据判定结果,过程细致繁琐,检测时间也要根据样本数量,大约需要6小时左右。”微生物检验科副科长李娟娟介绍说。80年出生的她是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疾控中心PCR检测专家,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团队的技术负责人。

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原本分为病原微生物检测和卫生检测两个组,为了应对此次疫情,疾控中心又抽调4名业务骨干,共12名检测员分成两组,每组连续工作24小时,截至2月6日下午,市疾控中心已经检测病毒样本2000余份,所有阳性标本经省疾控中心复检,复核一致率达100%。

市疾控中心11楼,是病原微生微检测实验室所在的楼层,记者看到一部专用电梯负责运送病毒样本,门口有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对送来的病毒样本接收登记。

通过视频监控,可以看到实验室内3名身着防护服、护目镜的检测员,正在操作仪器检测。面对最为可怕的传染病毒,他们却毫无畏惧,用自己最专业的手法仔细辨别,不放过一例可疑样本。

全市疾控系统织密网,病毒样本运输全封闭

病毒样本怎样转运?病毒检测后如何处理?

据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毒株运输包装分类属于A类(对应的联合国编号为UN2814),包装应符合国际民航《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的PI602分类包装要求,各县(市、区)疾控中心负责本区域内定点医院的样本收集,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用专用的三层密封包装箱,专人专车统一运送到市疾控中心。

市疾控中心开辟了“样品专用通道”,大楼西侧车位全部腾空,并设置路引指示牌、单独出入口,转运电梯直通11楼检验室,接样人员24小时值守,彻夜不休随送随收,样品登记、样品箱消毒后移送实验室。

在实验室门口,记者看到了运送样本的密封箱,透过实验室们的玻璃,还能看到放置实验废弃物垃圾箱有专人负责清理。为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内外环境每日两次消毒,同时对废弃物进行消杀处理。

除了检测人员,市疾控还有20余人的专业队伍负责实验室消毒、收集样本,信息沟通和试剂采购等,保障抗击疫情工作严密有序。

流行病学调查,阻断病毒传染路径

病例样本一旦检测出阳性,疑似患者的样本将送到省疾控中心进行复查,在此期间,流行病学调查也同时开展。

在市疾控中心2楼,应急办和传染病防治科,集结了全中心所有应急队员联合办公,工作人员正在电脑旁,对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动态进行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汇总、网络直报和溯源信息筛查。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崔立周介绍,流行病学调查是疫情处置的首要环节,需要调查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疑似感染者开展面对面地流行病学调查,目的是确定患者的行动轨迹,判断密切接触者,尽早把潜在传染源隔离,防止疫情进一步发展。目前,市疾控中心打破原有科室界限,全员动员,成立了7个调查组,与各县区疾控协调联动,全面开展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调查排查工作。截至发稿时间,市疾控累计应急流调处置31起,出动142人次,各县(市、区)550次,出动人员1321人次。

1月23日凌晨,市第一中心医院上报1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连夜检测,凌晨反馈检测结果为阳性。调查员国红娟第一个接到通知到岗,和同事们赶往医院开展调查。

国红娟等人穿戴好全套防护装备,与病人面对面询问,摸清病人一个月出行史、接触史,不疏漏任何环节,完成了我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流行学调查报告,应对疫情阻击战的流调战役自此拉开序幕。

舍家在岗,关键时刻显担当

这个春节,注定是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难以忘记的。

从去年腊月廿六到今天,他们全员在岗在位,一天都没有休息过,放弃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工作中。

苏明,50岁,微生物检验科副科长,经历过“非典”、H7N9、手足口等疫情处置的检验任务,我市第一例确诊病例检验检测就是由苏明、金朝、张亮检验小组确认完成。

郑丽伟,40岁,实验室技术骨干,有一天她从中午1时穿上防护服连续检测到晚上10时,长达9个多小时的工作让她几近虚脱。

樊江平,孩子三岁,丈夫在一中心医院ICU工作,夫妻俩已定好回江苏老家的机票。疫情就是命令,夫妻俩毅然退掉机票,把孩子送到婆婆家,双双进入防控疫情一线。

金朝,30岁,党员。从过年前到现在的十几天里,和自己的孩子见面不过几分钟,在妈妈面前她是“狠心”的女儿,在女儿面前她是“狠心”的妈妈。

史倩,28岁,是检验组年龄最小的一位。她原本打算一家海南过节,接到任务后,马上退票。“一切行动听指挥”,这位90后女生2月4日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谱写着青春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