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洋松果职场说(专栏第5篇,个人第62篇文章)
阅 / 总计3600字(阅读7分钟)

最近和身边一些朋友交流年度计划,大家的反应差别很大。有的朋友对年度计划有强烈的怀疑态度,认为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做计划=推翻计划。也有的朋友觉得每年在工作和生活中制定1-2个计划,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幸福感以及成功的概率。

很有意思的是,不论是持怀疑态度和肯定态度的朋友,工作和生活都处于很不错的水平。因为他们知道我每年都会做年度计划,问我的看法。

我说:年度计划对我来说是一个中级技能,用好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实现目标的效率。但年度计划也不是万能的,要实现目标有很多其他的影响因素,比如思维能力、自律性、执行能力等。所以我更希望把年度计划当一个方向型框架,在框架内按照一定规则,相对自由的做事情。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年度计划有没有效,取决于你想做多少事?想做哪些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度计划那点事

已经到了10月份,一年过去了四分之三,周末根据年度计划进行回顾的时候,发现今年这10个月的时间,做了很多事,计划内和计划外的,有一些曾以为重要的事情最后发现不合适选择了暂停。不过几个领域重要的项目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而且经过一年的不断实践和调整,现在做起来更加有方向感和目标感。

以我自己的经验,以及身边喜欢做计划的朋友反馈来说。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很容易陷入2个误区:一个是计划制定周期过长,做了一段时间就没有坚持的动力;另一个是计划太过于关注最底层的执行,不能高效的产出。

这2个误区并不一定是方法的问题。实际上,大部分人并不擅长做计划,习惯沿用在校园时期对计划、目标和行动的认识。但因为在国内的教育体系里面,并没有太多自主学习以及独立意识的部分,在面临需要独立解决的且需要抵抗诱惑、懒惰、格局的困境的时候,容易因为没有一个成熟的执行和回馈体系,慢慢偏离了方向。

所以,一开始就希望做一个完美的年度计划,让这一年不虚此行的动机和愿景,往往都会以失败告终。

更合理的做法是先在一件事上坚持行动、尝试不同的方向,通过一段时间不断的试错只会,往往可以在两方面可以获得较大的进步:更清楚的认识自己,逐渐积累做好一件事的方式方法。

当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了积累之后,制定年度计划才会更加有的放矢、指哪打哪。

年度计划在时间维度层面,属于中间层,往高了走有三年规划、五年规划,往低了走有月度计划和周计划。在现在各行各业的风向标和资源配置快速变化的阶段,如果对自己的稳定性没有一个清楚的判断,建议从年度计划,而不是首先三年规划开始。

尤其现在是19年最后一个季度,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和尝试,为即将到来的2020做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如何做一个行之有效的年度计划

做年度计划的方法有很多,最核心的部分都是需要建立一个正确的思维习惯。通俗点来说,从把事情做对,进化到做正确的事情上面。

这篇专栏文章,也会从思维和方法两个层面来进行讲述,1-3的思维篇有利于我们对年度目标和计划有更加清楚的认识,4-6的方法篇则是带我们直接落地到行动上。

  最近新换了工作,忙碌之余和同事聊天的时候,有个刚毕业一年多的员工跟我吐槽:现在运营的工作事情太多太杂了,一天下来做了很多事,一刻也没闲着,但仔细一想又感觉什么也没做。

其实,不只是在工作这个场景下,在家庭生活中、在个人成长、兴趣爱好、身体健康等等领域,当我们需要推动较多的事情时候,容易陷入混乱的状态中。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学会做分类,比如基础的方法按照重要紧急程度、按照场景、按照负责人进行分类。

在做年度计划时,我习惯可以把人生分为8类:工作事业、素质心智、理财投资、兴趣休闲、人脉社交、体验突破、身体健康、家庭生活。

身体和家庭是一切的基石,也是我们努力和奋斗之本。一手事业、一手理财,是我们生活的稳定性和幸福程度的重要保障。同时需要加强对大脑的投资和建设,此外,休闲、人脉和重点的体验可以让我们更灵活的协调第一层和第三层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人生中在做的很多事,都是在围绕这些领域,不同的是每个领域的重要程度,在随着人生阶段和状态不断发生变化。

  国庆休假回来,去医院看望一个隔壁部门的同事,30多岁得了癌症,好在并不是无解的病灶。他说:在动手术之前,去心心念念很久的新西兰玩了几天,做完手术躺在病床上的时候,觉得活着真好,你们以后也要多关心身边人,对自己好点。

生活中的偶然和意外时常发生,不一定要在发生了重大的事情之后,再去反思什么对自己最重要。每次年底做回顾和第二年计划的时候,也是一个反思和确认的好时机。

我们经常会说刚毕业的时候感觉每天丰富多彩,然后又一转眼已经过去五六年了。人在无意识行动的时候,对时间的感知是最微弱的。重新思考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也是一个寻求平衡的机会。比如要追求事业的卓越,要照顾好家庭,要关注自己的兴趣,要完成一个挑战等等。

明确了最重要的事,也会持续不断带来不断前进的驱动力,帮助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年后的生活-部分内容截图

今年年初的时候,对未来5年希望能达到的生活状态做了一个展望。其中一个最核心的支撑能够实现自由职业,也是未来几年重点积累和学习的方向,其他的比如晨起、健身、高效工作,在实践个人管理的过程中,也经过了很多的磨练。

未来不到5年的时间,会继续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不断的进步,积累资源和经验,为之努力。

制定年度计划的过程,我一般会先列出明年想做的事,不加判断的把所有想做的事都写出来,头脑风暴的过程,也是把自己的想法进行无遗漏整理的过程。

然后对这些事情设定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比如你想坚持跑步,如果是初学者,可以设定一个每年跑步300公里的目标(每周2次,每次3-5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标设定的过程中,也会筛除掉很多不现实的或者不符合现在状态的事情,比如刚做自媒体的人,想一年成为自媒体百万粉丝大V。当然并非这个目标100%没有机会完成,而是不太符合主流事物的发展规律。

接下来把我们重新设定完的目标,分配到不同的人生领域中。分配的目的一是可以让我们更清晰的看到未来一年的重点目标,二是帮助我们更好的平衡每个领域之间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要完成的事情太多,有一个很有用的判断标准,那就是看一天能够拥有多少时间,这些事情需要投入多少时间。一般来说,如果一天有5小时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最好安排的事情需要3小时左右完成,这样有一些余地和应对突发的状况,才能更加高效的完成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开始年度计划制定完之后,会按月、按周制定行动计划。不过后来发现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按周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不断的对目标进行优化和调整以及回顾。于是就压缩了层级关系,变成下面这张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计划的制定就比较简单了,根据个人的习惯即可。有人喜欢把周计划写到一张纸上,每天跟进执行情况,也有人习惯记在手机便签中,我习惯用Excel来进行整理和跟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的内容,主要在思维和计划层面,要顺利且高效的完成目标,还是需要落地到每天的具体行动中。

今天看到一个视频很有意思,郭京飞在代表雷佳音参加颁奖典礼发言时说:你得像我学习,你看我多接地气,要往底下走进行渗透式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频看起来很搞笑,但确实是雷佳音区别于其他演员的一个特质。我们面对每天行动计划的时候,也需要能够更加落地到执行上面,有足够行动的积累,才能量变产生质变,最终改变我们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做好年度计划需要注意的几件事

讲完了具体制定年度计划的方法,从思维层面、到计划制定以及每天的行动计划,相信我们可以对年度计划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但要做好年度计划,并最终完成年度计划,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不要贪多,尤其是开始的时候,不要给自己安排太多的计划,围绕2-3个重点领域的项目,确认最重要的3个目标,给予最多的资源支持。

如果安排的计划过多,往往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不能持续在某一个目标上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实践,导致最后一件事也没做好。

年度计划就像一个互联网产品一样,最初的模型上线之后,需要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迭代,以便能够围绕最重要的目标,不断优化行动方向和任务。

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完成某一个目标,或者某一个项目,而是持续不断的进步。只有不断的试错,不断的改进,才能发现最有效的实现目标的方法,才能更加高效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