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影响着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同时这场疫情也像一场“突击大考”,考验着城市、社区,考验着人们的居住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人们居家时间的不断延长,平时可能不被留意的住房配置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显得愈发重要,在疫情结束后,或将给买房逻辑带来以下的几点变化:

一、重新考量城市

这次疫情的发生,从某种意义上重新定义了城市的竞争力。

当然,如果本就决定在一城终老,或者在家乡发展,这一点可以不列入考虑中。但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会综合行业发展、职业规划、婚恋因素等选择一个新的城市作为自己未来扎根发展的定居之地。

如今看来,如果还没有决定,应当选择治理比较好的城市。虽然疫情来势汹汹,对于各地来说都是一个大难题。但显然有部分城市还是雷厉风行,及时作出反应,出台措施,而有部分城市则显得手忙脚乱,防控水平不高,在此不一一赘言。单论医疗配套,中国社科院在2018年发布了全国大城市的医疗排名,分为了“国家医疗中心”、”国家重要医疗中心“、“潜在的国家重要医疗中心”三个梯队,可以作为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关注户型产品的细节

在房价高企的如今,能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尚且不易,很多人已经无法对房子精挑细选了,更关注的也是学区、交通、商业配套,户型、楼层等方面。

容积率、楼间距、梯户比这些细节参数,在平时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然而在这次“突击大考”面前,这些细节参数则显得十分重要——

社区容积率高,整个社区的人口密度就大,感染机率、传染机率就有增大的可能。一梯/两梯几十户的楼盘,也不仅仅是等电梯不便这样一个问题,而是公共空间使用频率高,密闭电梯的空间负荷量大、多年后电梯安全是个问号,如果遇到传染病高发的特殊情况,感染率不用想也会比1梯2户和2梯2户的板楼要大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户型方面,南北通透显得更加重要。

屋内如果空气不流通,加之温暖、光照差,很适于细菌和病毒生长繁殖,很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而开窗通风可以破坏致病因子的生长环境。而且,屋内密闭、不通风,空气得不到更新,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会因缺氧引起头痛、头昏、心慌、疲乏等不适症状,削弱人体抵抗力。

三、重视周边配套等级

这次的疫情,让全国人民都“被迫”体验了宅男宅女的生活,购物的范围也缩小成了附近的超市。

以武汉为例,封城起,不少社区底商的小超市逐渐关闭,仅中百仓储、武商量贩、永旺超市等大型超市一直在营业。

官方文件中一再强调超市正常营业、不能涨价,但是严格执行的只有那些大型超市,门前的小超市基本没有任何约束,且因为交通运输不畅,很多商品处于断货缺货状态。因此买房时还是看周边有无大型的超市,不仅日常生活能够更加便利,幸福感较高,在特殊时期,至少大超市还有员工坚持上班、粮油蔬菜能保障供应。

四、社区规模和好物业很重要

在这次疫情中,社区规模大小和物业水平表现得非常明显。

大社区的人多,所以居委会、社区服务APP、互动微信群都非常完备,社区内的疫情宣传和防护人员都分工明确,执行到位。那些需要特别关照、需要送菜送药的居民都能得到社区帮助。

好的物业对于疫情反应最迅速。例如通过在电梯放置纸巾减少对电梯按键的触摸,进行到位的消毒工作,严格把控人口的进出,检测体温,帮业主购买生活所需等。

而差的物业也在这次充分暴露了问题,有些小社区业主流动性大,连个微信群都没有,面对疫情,物业贴出一张休假同志,随即大门口车辆禁行的栏杆敞开,保安也不见踪影,业主们顿时慌了,连消毒防护工作都要靠自己。

经过此次“战疫”,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买房时候还是尽量选择大社区和品牌物业,特别是年较大的弱势群体,当需要帮衬的时候,大社区和品牌物业的邻里服务或许比儿女接到电话后赶到跟前更及时方便。

五、买房要量力而行

在买房和进行其他消费时,也要量力而行,留有一定的现金在手上,以备不时之需。这次疫情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就是,一旦遭遇“黑天鹅事件”,面临关店或者失业等情况,最基本的生存都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