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果树叶片落光了,似乎没有任何的生长迹象,因此人们把这一阶段称为“休眠期”。但是,如果你认为此阶段果树“完全不进行生理活动”,那就大错特错了,要知道,冬季果树其实是“眠”而不“休”的。

果树进入休眠期,从外观上看,树体生命活动逐渐减弱,但树体内的生理生化活动仍然在持续进行,体内大量的淀粉,随着气温下降转化为糖,同时细胞液营养成分增加,树体抗寒能力增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然休眠,是指即使给予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仍不能萌芽生长,需要经过一定的低温条件才能解除休眠而开始萌芽生长的休眠状态。落叶果树在冬季发生的落叶休眠就属于典型的自然休眠。了解自然休眠,对于果树设施栽培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不了解自然休眠特点,为了早上市,过早地对设施栽培的果树升温,会导致树体衰弱、开花早而不整齐、坐果率差等严重后果。自然休眠一般指的是0度到7.2度的累积小时数。在0至7.2度的情况下,苹果和梨需要1200到1500小时,杏、李、桃需要600到1100小时,葡萄、核桃、枣需要1000到2100小时。因此,搞设施栽培的果农,一定要等到作物达到累积低温后才能升温。

被迫休眠,是指通过自然休眠后,常因不利环境条件的限制,如低温、缺水等,致使果树不能萌芽,果树处于被迫休眠状态,称为被迫休眠。在被迫休眠期间,如果温度回暖后再转寒,树体容易遭受冻害。

北方地区一般7.2度以下的时间段,比果树的自然休眠时间要长,也就是度过自然休眠期后,有一段时间是处在被迫休眠状态,因此,生产上常常采用树干涂抹普德金,早春喷水灌水,喷布生长延缓剂等措施,迫使果树继续休眠,避免早春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