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对于青帮大佬杜月笙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年48岁的他终于完成了少年时期立下的誓言:起家业,开祠堂!

杜月笙开祠堂的6月9日,整个上海都轰动了,因为其场面实在太大,当日仅仪仗队就有五千人,根据不完全统计参加观看这场大典的民众竟达到了十万多人次。

当日,蒋介石、张学良、何应钦等政要都送匾祝贺,上海市长,租界首脑更是亲自到场祝贺。祠堂前的空地上大排宴席,三天流水席,每次开席一千桌……

此等盛况,也只有被称作“上海皇帝”的杜月笙能创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把人生混成这样的杜月笙已然可以被算作人生大赢家,可没人知道,越登顶的杜月笙心里越频繁地被一个心结困住,这个心结不是别的,正是杜月笙遗失的胞妹。

既是遗失,以杜月笙当时的财力人脉,应该可动用一切关系找寻到啊,杜月笙为何只在心里难过而不去找寻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得从头说起——

杜月笙生于1888年,祖籍上海县高桥镇,打他出生起他便住在杜氏祖宅杜家花园里,这杜家花园名字好听实际上却只是个狭窄且漏雨的平房。这平房还并非是杜月笙父亲杜文卿一人所有,乃是他与兄长共同持有。

杜月笙出生时这个贫穷的家还勉强能为继,毕竟当时父亲和朋友在上海杨树浦开了个小米店,其母朱太夫人则每日替人洗衣物。杜月笙父母的活计虽然挣不到几个钱,但也够全家吃饱了。

可好景不长,因为频繁天灾和疫情的影响,杜文卿的米店很快就维持不下去了,可此时的杜月笙年才一岁多,而他母亲此时还正怀着身孕。

为了活下去,朱太夫人挺着孕肚做工,这样的辛苦劳作加上长期营养不良,朱太夫人的身体渐渐垮了。于是,在生下女儿不久后她便一命呜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怜,因无钱下葬,杜文卿只得将妻子的灵柩浮厝在杜家花园不远的地方,这一年,杜月笙年刚满两岁,虚岁三岁,而他妹妹则刚出生不久。

乱世遭逢此劫后杜文卿的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要照顾一双年幼的儿女,这日子想想就够凄惨的。看着怀里嗷嗷待哺的女儿,看看还在满地玩泥巴的杜月笙,杜文卿老泪纵横,他明白再这样下去一家人全部都可能会被饿死。

思来想去后,杜文卿终于做出了一个大决定:他决定将女儿送给别家抚养。

杜文卿做这个决定时自然未询问过杜月笙的意见,毕竟当时的他还太小,但即便当时年幼他也依稀记得家里曾经有个会哭的婴儿。

杜月笙妹妹被送走两年后,父亲杜文卿也过世了,直到他离世时他才对着年仅五岁的杜月笙喃喃着:“要去找你妹妹,姓黄,姓黄……”

后来杜月笙长大后才知道,父亲这话的意思是:妹妹当年被一个姓黄的人家收养走了。这,便也是他所知道的之于妹妹的唯一线索。

可仅凭这个线索,即便杜月笙已经拥资千万变成了一个举国钦重的大佬,他也不可能找得到妹妹啊!况且,那个年代又没有DNA技术,即便有,在人海里仅凭“姓黄”一个线索找到妹妹也难如登天啊!

电视剧《梅花烙》里换子的福晋之所以能在若干年后找到女儿,一是机缘凑巧二是她曾在女儿身上烙下了一个梅花印。正是因着这个梅花烙印,母女才在十多年后相认。可杜月笙对亲妹妹却一无所知,当时父亲杜文卿也并未在妹妹身上留下过任何印记或者玉佩之类的信物,如此情况下,关于找妹妹一事,杜月笙自然根本就无从下手了。

然而,即便寻找妹妹这件事难于上青天,杜月笙一生也从未放弃过,他一直苦苦搜寻被收养的黄姓姑娘,可茫茫人海,等待他的每次都是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性从来都是如此:越是极度的危难中,或者极致的风光里越是分外想念亲人,杜月笙也是如此。所以,即便在起祠堂那天,他的脑子里也闪过了那个和他流着同样血液却已失联的妹妹。

人世间的最大悲剧莫过于此了:明明自己在这世上还有一个唯一血亲,可他和她却永世不得相见。可叹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