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2日18时,自治区防控领导小组在全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随着疫情不断发展,宁夏第四人民医院被列为第一批自治区级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定点医疗机构。前期,院领导高度重视,进行了详细地工作部署,组织人员多次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护理部联合院感科进行全员培训穿脱防护服及感控知识。宁夏第四人民医院的每一个人都为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全员手机24小时畅通,随时待命。

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晚上10点左右,宁夏第四人民医院呼吸二科护士长陈莉的手机响了,是医院护理部刘伶俐主任打来的电话。刘主任叮嘱她安顿好家里的事情,马上到医院。时间紧迫,陈莉的老公在妻子接电话的间隙,已简单的替妻子收拾好了行李,来不及与家人过多的告别,陈莉驾车直奔医院。

1月24日晚上12点,根据护理部安排,陈莉已穿好防护服作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第一梯队的医护人员”准时进入隔离病房。

“由于医院前期做足了准备工作,进入隔离病房后,所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跟其她护士姐妹们按时测量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协助患者服药、吸氧、雾化吸入、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清洁消毒病房、所有垃圾的消毒处理等工作。”陈莉说到。

随着时间的推移,确诊病例不断的上升,医疗护理人员也不断增加,而且大家来自于不同的科室,工作流程及方法存在差异,随着外援单位的人员加入,一度为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和挑战。陈莉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收集了病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刘伶俐主任立即采取应对措施,调整班次,详细制定修改各班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每小组设立小组长,利用PDCA模式,认真听取各小组意见及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用短短一天半的时间就使护理工作再次进入正规。

因工作需要,陈莉未能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第一梯队的医护人员一同撤出,她利用两天时间与第二梯队护理人员进行交接及护理督查工作并将出现新的问题进行汇总、上报,便于整个病区护理工作的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在此期间,护理人员有突发状况发生时,陈莉都主动要求代班,平均每天进入隔离病房时间大约6-8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月5日,陈莉进入固定区域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期。至此,她才有时间与家人联系。这时,她才发现错过儿子2月4日5周岁生日。

2月9日晚上,与儿子视频时,陈莉得知儿子有发热、腹痛症状,她老公带孩子去宁医大总院就诊后居家观察。

2月10日上午,她给老公打电话得知昨天晚上儿子发烧体温最高41℃,腹痛加重,次日清晨赶往宁医大总院小儿外科就诊,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需手术治疗。经过术前准备,于14:30进入手术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在隔离区陈莉,焦虑万分,想到年前去北京地坛医院进修半年,回来还不到两月,又离开年幼的孩子,都说最好的爱便是陪伴,她却不能在孩子最需要妈妈的时候陪伴孩子。陈莉说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

2月10日下午17:20,陈莉得知儿子阑尾穿孔形成腹膜炎,术后带有腹腔引流管一个,手术过程顺利,已安全返回病房。此时,她心中稍有宽慰。她叮嘱老公晚上只能辛苦他了,因父亲年前刚做完肠息肉手术不到一个月,母亲轻度残疾又有高血压,担心二老劳累过度,尽量劝二老早点回家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术后当晚,她与老公视频,详细给讲解了如何观察心电监护的参数,术后护理的重点及注意事项,引流管如何妥善安置等。与儿子多次视频,看到孩子的勇敢和坚强让她既欣慰又心酸,儿子带着吸氧面罩对她说:“妈妈我爱你,我肚子有点疼,你快回来,现在就回来”。听到孩子的声音,她泪如雨下,迅速关闭了视频,她不想让儿子看见流泪的妈妈,她要给儿子做坚强勇敢的榜样。

这一夜是漫长的,儿子在不断的高烧、退热中熬过,夜间体温最高40℃。2月11日早,看着在姥姥、姥爷的鼓励下,体温还在38.3℃的儿子下床活动了,小手左边提着引流袋,右边扶着墙,慢慢挪动着小脚,她真心为儿子的坚强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月11日下午1时,儿子又出现频繁腹泻并持续高热,体温过高时只能用退烧药来暂时降低,到第二天清晨总共腹泻13次。在此期间,陈莉如坐针毡,通过同事与医生联系进行询问,得知孩子因阑尾穿孔形成腹膜炎,腹泻与高热属正常现象,而且这种状态可能要持续两三天,她只能在漫长的煎熬与等待中度过。

2月12日早晨,陈莉站在隔离区的休息室,面向儿子所在方向望向窗外,窗外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儿子今天状态较昨天好转了许多,腹泻及发热症状都有所减轻,小脸上也露出了淡淡的微笑。(稿件根据宁夏第四人民医院呼吸二科护士长陈莉日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