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弄得大家人心惶惶,其自身的传染性和致死性,不禁想起了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

不仅造成了600多人死亡,还给无数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可以说是一次国家级的灾难。

然而,在这场灾难中,有一家公司反而顺势转型,成为了中国TOP3的电商巨头。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京东。

被逼到“绝路”的京东

1998年6月18日,24岁的刘强东带着全部身家12000元现金,在中关村海开市场租下4平米的摊位,创办了京东多媒体,也就是京东商城的前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孤身一人的刘强东没有进货渠道,没有储备资金,没有客户资源,也没有创业团队,但他却比任何人都要强硬,始终明码标价,不给客户任何讲价的空间。

凭借着“正品、低价、好服务”三大战术的加持下,京东的生意越做越好。五年后,京东多媒体已有了12个柜台,就跟连锁店一样。

意外和明天永远是那么猝不及防,2003年3月非典爆发,人们闭门不出,京东的客流量也呈断崖式下跌。

短短21天,京东就亏了800万,公司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转机发生在一次会议上。有员工向刘强东提议,为什么不用互联网交易呢?情急之下,只好死马当活马医,发动全体员工上网推销IT产品。

他们卖货的方式非常简单,即到各大论坛发帖,留下产品、价格、联系方式和几句推荐语,收到汇款后走邮政发货。

如今看来,当时京东的模式,已具备了电商的雏形。

“大爆炸”的奇点

刘强东从线上“试水”中尝到了甜头,觉得电商大有可为,准备向纯线上零售公司转型。

与刘强东预想中一样,他的想法遭到了多数员工的反对。他们认为,线上渠道只是非典时期的权宜之计,线下才是零售的主战场。况且当时数码电子产业正值高增长时期,此时京东转型,简直是自掘坟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证明,刘强东的选择是对的:京东凭借全品类打败了苏宁、国美等电器大佬;京东物流也成为了其唯一令马云忌惮的王牌。

机遇中隐藏着机会和挑战

回顾京东的二十二年风雨历程,多少和非典有着关系。

如果没有这场灾难,刘强东也许根本不会试水电商,也不会有后来的转型,最后被快速的崛起的电商公司甩在身后,沦为另一个当当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京东这样的例子,在电商圈并不少见。

又如非典时期的阿里,因为阿里巴巴的一名员工感染非典,导致全公司五百人被在家隔离。

那时正是阿里巴巴高速发展时期,员工每天在公司加班加点,都忙不过来,如果要全员隔离,对公司是巨大的灾难。但是在疫情之下,阿里巴巴没有第二种选择,一切只能以防疫为重。

在隔离之前,阿里做了一系列准备。

在发布隔离和在家办公的信息后,员工们没有慌张,有条不紊地收拾东西;阿里的技术人员,确保每位员工家里能联网,并接入公司系统;同时,更改业务工作和汇报流程。

就这样,员工们自觉地每天8点多开始工作,中午吃饭,又接着继续上班。阿里巴巴的服务没有一天中断,很多客户甚至不知道阿里巴巴出现了疫情。

另一方面,非典也给阿里巴巴的业务带来了巨额的增长。

在此期间,阿里巴巴推出了淘宝。此前,阿里巴巴的业务主要是to b, 没有面向个人的零售。非典后,马云敏锐地觉察到,网络零售将成为人们的刚需,有必要推出零售业务。

此后,淘宝的发展,一路顺风,很快打败了ebay,成为国内第一,并发展为今天的淘宝帝国,几乎成为了中国零售电商的代名词。

拥有相似经历的还有王兴。2009年,王兴的饭否网因始终未能适应本土化而宣告失败。后来王兴痛定思痛,吸取了自己过往所有失败的教训,以血汗的经验,浇灌出了奠定王兴在电商领域地位的美团网。

今天我们遭遇新冠肺炎,一定也会有很多公司经历巨大危机,甚至可能关门倒闭。但也有很多公司会兴起。也许一个新的互联网巨头,就已经在酝酿之中。

可以说,非典成就了阿里巴巴和淘宝。但是,马云的话启示我们:不能说“它是一个机会”。因为把非典看作机会,既伤害了被非典所影响的民众的感情,也不符合一家伟大企业的初心。

加油中国!我们一定会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