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我转身之际,我发现身后是一片片清新的田园、秀丽的风景,充满了生机……即便这一生我一事无成,只要我努力过,我依然会觉得非常值得。”

2018年,大众视野的柳智宇这样对记者形容他八年前的人生选择。那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转身,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人生巅峰,彼时的少年毅然决然地跳出十丈软红,投奔青灯古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少“封神”

2004年,柳智宇十六岁,以一篇数学方面的论文《幂数列求和纵横引论》誉满全国。这位智力超群的少年身上展露的数学天赋十分惊人,闻名了世界,很快就得到了他所在湖北省武汉市的华师一附中师长的重视。此后的高中三年,柳智宇在全省最好的理科实验班中准备奥林匹克竞赛。

据当时的同学回忆,他的外号是“柳神”。在湖北省已经若干年没有拿到数学竞赛方面的奖项的情况下,柳智宇作为众人眼中最有希望的“尖子”、“奇才”,其担负的压力可想而知。在最刻苦的一段时间里,他甚至患上眼疾,不得不逼自己想出并实行不用眼睛做数学题的办法。

他的朋友蒋方舟在《天才的出走》一文中,如此形容这不同寻常的青春,“除了这样与虎谋皮一般小心翼翼地用着眼睛……柳智宇到空无一人的自习室做题,与大脑和身体搏斗……命运把他吞没在日复一日的催眠机制中,只有这样,他才能承受那些让人满怀恐惧的事物。”

柳智宇独有的数学天赋、高强度训练的加持,让他最终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以满分的成绩斩获金牌。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成功呢,我们不妨进行一组对比。在这届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来自全世界的如林高手里,只有包括柳智宇在内的三人,做出了第六题。

更令人钦佩的是,柳智宇的解法甚至被评委组称赞超越了标准解答。消息一出,很多人都认为,这位得天独厚的少年,将像其他届金牌得主陶哲轩、何旭华等人一样,走上数学家的道路。

这也是为什么几年后,当柳智宇宣布在龙泉寺出家时,有人指责他浪费天资和栽培。他们无法想象,已经符合了世俗之内对成功的界定的柳智宇,去缥缈的世俗之外追寻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开悟

2007年,柳智宇进入保送的北京大学数学系读书。从他后来回忆记录的《我在大学的成长历程》可知,在大学念书的时光是他人生中不断探索自我、接触佛教的重要节点。大一学期,柳智宇挣扎于白天艰深的课程和夜晚无奈的失眠。

由于他高中单打独斗地刷竞赛题,几乎没有融入集体、学习课程的经历,柳智宇很难适应大学的环境。学业不如人意、身体抱恙、沟通困难,这一切让大一的柳智宇深陷心灵的困境,迫使他思考生命的意义。

此时,一位学姐担起了他的引路人,也是日后他接触佛教的契机之一。这位学姐名叫熊雯,是艺术系学生。学姐常常关怀孤独的柳智宇,令他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一是学姐教他唱《楞严一笑》;二是学姐和他聊《华严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学姐的引导和鼓励下,柳智宇渐渐走出封闭的小世界,加入了耕读社和禅学社,这为他后来接触到龙泉寺提供了机会。不仅如此,柳智宇被学姐无私的温暖所打动,进而自省,帮助同学,记录“日行一善”来督促自己,这时候他的思想境界已经渐渐地向佛教中的“博爱”靠拢。

柳智宇曾在一篇访谈中说过,在大二的时候便萌生了研究佛教的想法。但是由于他希望认真修完专业课,所以一直到本科毕业才来完成这个愿望。2010年,收到麻省理工学院录取通知书和全额奖学金的他,放弃了名校递过来的橄榄枝,说服家人去龙泉寺出家,号为贤宇法师。

由此可见,柳智宇决定出家学佛绝不是一些网友眼中的“迷了心窍”、“高等教育的倒退”,正相反,恰恰是在北大的这段经历,给了他向内探索的启示,激发他对个人发展乃至生命意义的审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漫长求索

梳理柳智宇的心路历程,也许更能理解他为什么选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少年成名后,和身边的一切格格不入,柳智宇时常有一种孤独感,“天地之大,无可载我之物;众生虽广,无可立我之人”。

渐渐尝到了生活的滋味后,处于十八岁的成年界线上,他又讲,“我这段时间很郁闷,回顾我的整个高中,一次次地重建与打破,到最后还是找不到自己心灵的归宿啊。”

的确,在那样的重压环境之下,柳智宇很难有心灵的慰藉,发出了下列感叹:“也许我一生都将这样颠沛,而生命的真谛对于我,就在这颠沛之中吧。”

从小到大,他都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规规矩矩地走学霸之路。但是少年神童大都是敏感而早熟的,他们比同龄人更早地渴求精神世界的发掘。而这种渴随着年龄的成长渐渐像一股洪流,叩开心门,试图奔向更广阔的天地。

柳智宇发觉,父母更关心的是他的前途是否光明,而他更在乎的是能不能寻找到一条心灵的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从对数学的痴迷转向对佛教的皈依,这一切也是柳智宇人生之舟在精神世界的漂泊。

曾经沉溺于数学世界,因为柳智宇感觉到:“那是另外的一个世界,数学的世界,其中并没有凡庸琐碎的得失毁誉,只有自然的美、人类心智的美。”

而后随着思考的深入,柳智宇又对自己的理想有着更清楚地认识,“高中的时候,我想数学家又不够……好像太局限了。”

他意识到自己接近数学的真正出发点是宣扬人类的文化。他说,“我希望对整个人类的文化能够有所帮助,所以其实数学只是我的一个切入点……我觉得后来选择出家,其实跟我一贯的思路是相通的,它并不是一个突然冒出来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从始至终,他对精神世界的探求未曾停止。正像他对自己名字的解读一样,“智是智慧,就是追寻心灵的一种东西,然后宇呢,是一种比较开阔的格局。”

从各种有关柳智宇的访谈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人,就像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形容那般,“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