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春寒料峭,棚内如春,一派忙忙碌碌。几名农村大嫂戴着口罩,有的在清除枯萎的西红柿秧,有的在用旋耕机耕地。“你看,尽管疫情还没有解除,但农时不等人,该干的农活一点也不能落下。”在淄川区寨里镇莪庄村欣泽顺富硒产业园的大棚内,总经理王传义边干活边向记者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2009年,莪庄村欣泽顺富硒产业园就建起了6个大棚,成为淄博市唯一的天然富硒农业产业园。10年来,园区不断扩展壮大,至今大棚已有38个。不仅种植传统的黄瓜、茄子、菜椒等蔬菜,还成功的引种了木瓜、香蕉等南果北移。面对突然而降的新冠肺炎疫情,王传义坚持守在园区,管理着棚内的蔬菜、草莓等,为市民提供新鲜的菜果。“这不,整理出来的3个大棚,还是要种植木瓜、黄瓜、甘蓝。”王传义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距十几里外的罗村镇河东村的黛青山上,张汉修抡着大镐,和民工们一起整理着土地,脸上微微的冒着汗珠。“今天是第一天上班,弟兄们都憋着一股劲,把落下的农活赶过来。”张汉修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7月,张汉修承包了矿坑遍布的黛青山,填坑造地,建起了江北独一无二的软籽石榴园。“山上还有十七八亩矿坑,原计划利用冬春季节造地,没想到突然来临的疫情,打乱了计划。”张汉修介绍,根据上级安排,正月十八,也就是今天可以动工了。尽管戴着口罩干活不习惯,但按照卫健部门的要求,他们保持着一米半以上的距离,精心修整着脚下的土地。“这些土地整理好后,还要赶在植树节前种上软籽石榴呢。”不远处,就是他已经育好树苗的大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扶着大镐,抬头望着晴朗的天空,张汉修眼里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