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一篇文章我们讲述了人类是如何从狩猎采集进入了农业时代的:

  1. 1. 第一个原因,就是大型动物的数量有限,它们在自然界繁殖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人猎杀它们的速度的。

  2. 2. 第二个原因,新仙女木事件剧烈地降温和之后剧烈地升温,对动物尤其是大型动物的影响最大,所以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

  3. 3. 第三个原因,升温带来的效果就是另外一种食物来源的可能,用农业来制造食物的可能性增加了,变暖带来的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增加了,所以这又是一个推动人类祖先务农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道了这些,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人类还会不会在今后的某一个时刻又回到从前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呢?

这个问题是有一个非常确定的答案的。

无法回头的农业生活

无法回头的农业生活

人类祖先一旦走上了农业生活方式,需要面对的任务比从前要复杂多了,狩猎采集的时候主要就是武器的制造、动物的宰杀,还有简单的帐篷搭造。

但是在农业出现之后,比如怎么规整田地、怎么测算日期,不同功能的农业工具是怎么制造的,还有灌溉、施肥、病虫害的防治、食物的初步加工、食物的储藏,这都是必须要解决好的难题。

而且,也因为任何农作物至少都需要几个月的生长期,所以必须改为定居,而定居就可以把居所建得比较好一些,这样一来,建筑技术也就发展出来了。

不可否认的是,农业是可以提供更多的食物量,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但这个更多的食物量指的是热量,它跟更优质的食物是两码事。

早期的农业社会吃的是那些更加单一的食物,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容易缺少各种维生素跟微量元素。所以,农业最早出现的时候,是让人口数量大增,但是这些新增的人口健康状况是远远不如狩猎采集的年代的。

人口增加之后,却又迫使农业继续扩大规模,继续增加的农业收成又提供了更多的粮食供人类祖先繁衍,人口进一步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你看,这是一个正反馈,而且很久一段时间,人口的增加速度都是略微比农业收成多那么一点点,也就是农业导致人口的增加,但是增加出来的人口总是处于营养不良的饥饿线上,但还不至于饿死。

当这种情况持续几千年之后,人口增加到从前狩猎采集的成千上万倍的时候,这会儿人类祖先就再也没有办法回到原来狩猎采集的模式了,因为这时候环境中拥有的自然资源完全不够人类猎杀。

正反馈的因素还有,就是人类增加之后,接触的机会多了,沟通交流多了以后会产生语言,而这些关系的总和又促成了新的社会制度的出现。

所以,再回到我们之前提出的那个问题,人类还会不会在今后某一时刻回到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呢?
答案非常肯定:

除非遇到那种不可思议的大规模的灾难,这种大规模的灾难假如最终只导致千分之五的人活下来,那也许我们还可能回到狩猎采集的年代,否则我们永远也回不去了,只要走上农业,就是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退一万步说,就算只有千分之五的人活下来了,那种全球性的灾难也一定会波及全球所有的生物,到时候自然条件还能不能维持这千分之五的人类生存,也都是一个问题。

当我们走上农业之路之后,还经历过很多次生存资源的匮乏,每一次的最后都是通过技术突破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而且每一次技术突破之后又带来旧的社会秩序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