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人民被堵在家里,无聊的时候用书籍充实自己,无疑是极好的。在家的时候,找到了大名鼎鼎的反乌托邦小说《1984》。被他那句著名的:多一个人阅读《1984》,就多一个自由的灵魂所吸引。

世界大势分久必合,书中1984年的世界已经只剩下三个大的国家:欧亚国、东亚国、故事发生的大洋国。三个国家之间战争不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斯顿所在的大洋国被英社(IngSoc)统治。社会根据与党的关系被分为核心党员、外围党员和无产者(群众)三个阶层。政府机构分为四个部门:和平部负责军备和战争,友爱部负责维持秩序、镇压和严刑拷打,真理部负责宣传、文教和篡改历史,富裕部负责生产和分配。温斯顿就是真理部记录司负责记录历史的一名外围党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电幕的包围下,在老大哥的注视下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在真理部的舆论引导之下,大洋国的各项事业:战争、生产计划、一切的一切总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而只要有那么一丝与现实需要不一样的文字或是思想,甚至是人,马上就会在任何地方被抹去痕迹。

温斯顿深深的知道大洋国思想罪的严重性:思想罪不会带来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但温斯顿又深深的控制不住,在偶尔电幕看不到的地方,在偷偷摸摸的日记里记载下一些离经叛道的日记。

指导真理部工作的原则充满了英社的辩证法: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过去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却从来没有改变过。凡是现在是正确的东西,永远也是正确的。这很简单。所需要的只是一而再再而三,无

休无止地克服你自己的记忆。

温斯顿每天的活动轨迹刻板而又精确,每天有早操、有两分钟的仇恨时间。他的日常工作就是根据指示把报纸、书刊等出版物上与现实需要不符的内容修改掉。温斯顿不同部门的同志赛买的工作是工作是决定语言的最后形式——也就是大家都只用这种语言说话的时候的形式。即确定所谓的新话。新话的全部目的是要缩小思想的范围。最后使得大家在实际上不可能犯任何思想罪,因为将来没有词汇可以表达。凡是有必要使用的概念,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意义受到严格限制,一切附带含义都被消除忘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斯顿在工作之余去逛了无产者的旧货市场,去找那些革命之前就出生的老人聊天,希望对比确认一下所谓真理部的宣传:革命之后无论生活的每一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最终只能是徒劳无功。在他偷偷买下日记本的旧货市场外。他又遇见了小说司的那一个黑头发姑娘。温森顿以为她是思想警察的卧底,吓得差点自杀。

然而第二次的相遇,那个黑头发的姑娘借摔倒被温斯顿搀扶的机会传递给温斯顿一张表达爱意的小纸条。从此开启一段不容于大洋国的孽缘。

在这个年轻而又活泼的女孩的带领下,温斯顿像特工,找到了一个可以避开老大哥的电幕的地方。与这个叫裘莉亚的女孩一起感受了已经不容于这个纯粹的世界的爱情、性欲、高潮。用行动表达了他们对老大哥的不满。

但每一次的约会都像是特工碰头一样。每一个都要换一个隐蔽的地方。毕竟在老大哥的统治下,婚姻和性都是为了老大哥和生儿育女而存在的对党的义务。温斯顿和裘莉亚本身也要做很多本职工作和党员要参与的工作。

他们的朝不保夕的爱情没有多久,就被老大哥发现了,温斯顿和裘利亚第一次来到奥伯良的住处,第一次惊异的发现在他们身边无处不在,不停运转的电幕核心党员是可以关掉的。第一次见面的温斯顿以为奥伯良是和他们一样对这个体制有不同意见的同路人。而奥伯良的表现也验证了这一点:他创造机会给了温斯顿一本描述英社体制和世界局势的禁书。让温斯顿真心认为奥伯良和他是同道中人。

终于,温斯顿和裘利亚在一次的温存中被房间里的隐藏电幕叫醒。温斯顿被捕了,而抓捕他的正是他好不容易信任的核心党员奥伯良。原来奥伯良正是用这种双面间谍的方式来找出胆敢对老大哥,对大洋国统治体制有所不满的思想和政治犯。在监狱里他遇到两个前同事,一个因为改诗歌的时候一个字改得不彻底而进来。一个因为被自己的小女儿举报在家里喊了打倒老大哥而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伯良亲自审问温森顿,第一步是肉体上各种各样的拷打和虐待。第二步的审讯是知识分子进行精神上的折磨。正如奥伯良所指出的一样。改造一个党的异见分子分三个阶段:学习、理解、接受。

所以能够控制物质,是因为我们控制了思想。现实存在于脑袋里。温斯顿,你会慢慢明白的。我们没有做不到的事情。隐身、升空——什么都行。只要我愿意,我可以象肥皂泡一样,在这间屋子里飘浮起来。我不愿意这么做是因为党不愿意我这么做。这种十九世纪式的自然规律观念,你必须把它们丢掉。自然规律是由我们来规定的。”

所谓权力就在于把人类思想撕得粉碎,然后按你自己所选择的样子把它再粘合起来。

最终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改造“下,温森顿和裘利亚互相出卖了对方,他们最终战胜了自己。热爱老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