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无为”观点是道家最经典的思想之一。这里的“无为”,是“道”的特性,老子以“道”之“无为”而成就万物来凸显“无为”的妙用。所谓的“无为”,将有私欲的人与无私欲的自然处于对立关系来看,就是指无私欲之自然而然去作为。

简单来说,理解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观点,把握一个“私”字。有“私”而为则是“有为”,属执着于物欲的体现;无私而为,则是顺其自然去作为,是顺应“道”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为什么“无为”可以“无不为”

在《老子》,也就是《道德经》中,有一句经典的话: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这句话就字面意思就是,“道”啥都不做,但是却啥都能办到。或者正经点来说,道不必刻意去作为,但是却能成就天下万物。如果为上的诸侯君王可以把握这一点,那么天下万物便可以自行繁衍生息而延绵不绝。

关于“无为”在政治上的体现,先搁置一边。我们先来解决为什么“无为”可以“无不为”这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为”是“道”的特性,而“道”是老子强行取的一个名字。在老子眼里,“道”是无法描述的,但是为了让世人理解“那个让万事万物之所以是万事万物”的存在,于是老子给它取名为“道”。有时候,我们可以把“道”理解为自然,但是“道”绝对不是自然,不是说自然不好,而是自然对于“道”而言,还太狭隘。但是我们要议论它的时候,总得给一个范围,所以,自然更接近“道”。

而“道”的特点是什么呢?和“自然”特点相近。“自然”的特点是什么?与人相比,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无偏私”,万物在其自然秉性下自然生长,生老病死,一切都是最适宜的状态。

也就是说,因为“无偏私”,所以“自然”不会刻意作为;因为不会刻意作为,反而让万物在其自然秉性下自然而然生长,继而让万物得以在最适宜的状态下繁衍生息。这可不就是成就可万物吗?以此,相信大家应该能够了解“无为而无不为”的逻辑合理性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不给大家咬文嚼字,因为没有意义,摆上一堆不明觉厉的文言,类似什么“三生万物”,诚然,这是《老子》里面的经典话语,但是,读进去也要出得来。“道”并不会被“三生万物”所困住,没必要拉扯一堆文言文,绕来绕去。《老子》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不是用来彰显自己所谓“智慧”的书。

如果各位想要更全面了解道家智慧,建议读一读陈鼓应先生的《老庄新论》,陈霞老师的《道家哲学引论》,和罗义俊的《老子译注》等等,读完以后,大抵能对道家哲学有一个更高度的认识,有条件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核心期刊关于道家哲学的论文。

要理解道家思想,开拓眼界很重要。因为道家哲学难懂,并非空穴来风,学说“正言若反”的特点本就大大加大了其理解难度,再加上,它并非和儒家一般是议论世俗伦理的书,所以理解起来,得具备一些形而上的思维。但形而上和神秘主义是两回事,这些则是后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老子政治上的无为思想

言归正传,即便道家思想有“隐”的特色,但是,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道家并非如佛学那般属避世的学问,即便在《老子》一书中,也能看到许多老子关心政治的言论。道家也是关心着人世的,只是,道家的视角更高一些,而他治世之学则更多源于对“道”的探索。

所以,即便是政治这种积极入世的存在,在道家思想里面,也颇有些“自然无为”的意味。毕竟,老子发现“无为”状态下的万物,能够在自然界中自然生长,而自然则是最好的状态,那么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自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子在政治上所提倡的“无为”,不要简单理解为老子提倡人重回原始社会,虽然老子之无为思想看上去真的很像,但是,“道”的特点是顺其自然的,并非一层不变的。人类社会出现,某种程度上也是自然演变的结果,只是人类社会中的灾难,大多是人为的结果,也就是人之贪欲的结果。

所以,老子之无为政治,提倡君主不要对百姓生活有过多的干预,实则是要君主抑制自身过度之欲,不要发布过多满足自己私欲的赋税政令。但是,这并不是说要君主什么政令都不颁布,虽然理想社会下,君主看上去还很有些无所事事,但是这毕竟还是人间,距离所谓的“理想”状态还真是有很大一段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的道从来不是僵化的,什么历史时期,就有适合该历史时期的道,那么就这种逻辑在治国上说,什么历史时期该制定什么样的政令,当属社会大环境决定的结果,而非掌权者一人好恶决定的结果。说到这里,想必道家在政治上的“无为”思想,大家大抵也有一定的把握了。

3、总结

综上所述,所谓的“无为”则是道的特性,通过类比“自然”在无私欲之无为状态下成就万物,我们就不难理解,“无为”实则便是和“自然之无私欲而为”类似的状态。因为无私欲去作为,所以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成就万物的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无为”在政治上的表现,实则是君主根据时代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相关政令,而非根据一己好恶而胡作非为。这样理解,可能更合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