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水稻种植的过程中是离不开水的,从插秧开始直到收获这期间的水稻水层是如何管理的,有那几个阶段?
水稻水层阶段性管理分为:插秧期、返青期、分蘖期、晒田期、抽穗期和灌浆期,那么这些阶段的水层是如何管理?
插秧期的水层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地水稻的插秧时间一般在5月5日—5月25日之间,一般插秧前要将稻田地中的水排放为花搭水,以有水不露泥为好,主要防止在插秧的过程中水稻秧苗出现漂秧的情况。
返青期的水层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稻插秧的这个时期也是水稻最高产的时期,这段时间也是气温最不正常的时候,这阶段很容易发生倒春寒和下霜的现象,那么这期间插完秧的水层管理尤其重要,也是水稻返青期的保命水,水稻返青的时间一般在3—7天,这阶段水层深度为秧苗高度的2/3以上简称护苗水。
分蘖期的水层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稻过了返青期就进入了分孽期,分蘖期也是水稻高产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分蘖的多少直接影响了水稻的产量,而影响分蘖的直接因素就是水层管理,那么这阶段的水层管理深度为秧苗的1/3即可,也就是寸水。这一阶段从水稻返完青的第一天开始持续6月25日以前。
晒田期的水层管理
进入晒田期这个阶段是不需要水层的,可以把稻田地中的水排干,连续晒田5—7天,以水稻地晒出裂纹,穿鞋进田不粘泥为主然后回水。
抽穗期的水层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阶段的水层也是颇有争议的,有的喜欢浅水层管理,有的喜欢深水层管理,那么具体那个水层比较好呢?
浅水层管理水层也要超过6公分—10公分,这样有利于水稻田中的氧气的供应提高水稻孕大穗。
有的说深水孕大穗,水深到什么程度,15公分这个水层是一般水稻地都达不到的,因为孕穗期就几天的时间,想在这几天把水层弄到15公分是很难的,所以我还是倾向6公分—10公分水层管理。
抽穗期间的水层管理也要根据当地温度的实际情况而定。
灌浆期的水层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灌浆期后水层管理要做到前水不见后水的灌溉方式,(灌溉一次水层3公分左右,等水没了之后地表还是湿润的时候在灌水)这样有利于水稻根系氧气的供应,充足的氧气供应可以增加根系的养分吸收,从而增加水稻的千粒重、成熟度,增加水稻的产量。
总而言之水稻一生中的水层管理对水稻的产量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