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产45亿:口罩短缺给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应急“演练”课!

2018年,我们的口罩产量是45亿只,而在2013年这个数据还是25亿只,口罩需求的快速增长还要“感谢”雾霾天气。

我们家倒是有两袋一次性医院口罩,每次去发烧科室都是从医院的自动售卖机上买一包,但是一直躺在家里的备用药柜里,一年都翻不了两次。

但是口罩或许自己都没想到,自己在2020年的春节会已这样的方式成为紧缺的“战备物资”:全部电商平台几乎下架所有的防病毒医用口罩,因为这些紧缺的物资需要优先保障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湖北疫情重灾区的人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人民彻底体验了一把无口罩寸步难行的日子。

物资短缺倒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全国性的普遍物资紧缺我们已经几十年没有发生过了,相信这次口罩紧缺,会对普通市民如何应对紧急事件有了一个基本的普及。

二、4000亿只沙漠蝗汹涌来袭:特别能吃+特别能生+特别能飞+特别能活

2020年注定对中国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除了武汉冠状病毒肺炎,还有正在非洲飞奔而来的蝗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1月大约50公里的蝗虫军队开始从东非出发,蔓延到亚洲,这是该区域数十年来爆发的一次最严重的沙漠蝗灾。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已经爆发蝗灾,乌干达和南苏丹危在旦夕,沙特阿拉伯、也门、苏丹和厄立特里亚境内已会出现新的蝗群。 据最新的数据显示,蝗灾已经抵达印度西部。

本次的沙漠蝗有以下四大特点,使得本次蝗灾的危害极大:

1、特别能吃

本次沙漠蝗群破坏力巨大,规模为1平方公里的蝗群一天的进食量与3.5万人的进食量相当,特大蝗群所到之处,寸草不生。2018年上海市的人口密度为3816人/平方公里,几乎10倍于中国人群最密集的上海的进食量。

印度有学者预测本次蝗灾将造成印度30%-50%的粮食减产。巴基斯坦官方表示:蝗虫目前每天破坏约为3.5万人的口粮,如任其发展,国家将会无粮可收;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直接宣布农业生产完全停滞,数百万人生命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2、特别能生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蝗虫数量已经达到了4000亿只,这是目前全球人口总数的51倍。蝗虫的繁殖能力非常强。蝗虫每隔三周就能进行一次繁殖,而且对于产卵地的要求很小,只要土质较为松软就行,几乎可以随时随地繁衍后代。而且虫卵都在地下,它们不容易遭到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估计,每只雌蝗虫能产约100个蛋,每平方米最多产30万个蛋,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增加20倍。根据专家的预测,如果不对蝗虫数量加以控制,其规模还将进一步大幅增长,最多可能会达到200万亿只。

3、特别能飞

除了食量大,生产能力强,沙漠蝗另外一个可怕之处就是飞行能力强,每天可随气流飞行达150公里,可跨红海、波斯湾迁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2019年1月,沙漠蝗群从阿拉伯半岛的苏丹和厄立特里亚飞越红海,2月就已经到达也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

沙漠蝗特别喜欢成群结队非,目前肯尼亚监测到的一个蝗虫群就长60公里、宽40公里。

4、特别能活

与普通蝗虫寿命2-3月不同,沙漠蝗可存活100余天。

三、农业农村部:国内大规模暴发蝗灾风险很低

这么厉害的蝗虫如果到了中国来可怎么办?

农地圈以为,我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对于阻绝本次蝗灾具有天然的屏障。

非洲蝗虫从印度直接进入中国的可能性不大:印度和中国之间有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高寒、氧气稀薄使得蝗虫难以翻越。仅有的云南、西藏等省区的通行边境,具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利优势。

但是如果蝗群继续朝东到达了缅甸,这样极有可能对我国及泰、老、越地区造成直接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如何应对蝗虫才是最有效的办法,有专家表示:最有效率的办法就是对滋生地的严格管理与封锁,减少虫口密度、避免造成灾害。

近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也表示,近年来,我国蝗虫监测预警和防治能力不断提升,防治技术方面具有世界领先水平,防蝗药械储备充足,国内大面积暴发蝗灾风险很低。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同时安排云南、西藏等省区加强边境的蝗虫监测,严防迁入危害。

希望我们的蝗灾的监测与防治系统能够有效的抵挡本次外国蝗灾的入侵,否则中国的粮食问题就很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