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春节期间,武汉疫情爆发后,到现在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

大家上班的时间一推再推,孩子上学的时间也一推再推,也不知道到底要什么时候才能够恢复正常。

做为一位三十岁,已经步入婚姻,育有孩子的女性,在这种时候总是很着急。也不知道是压力太大,还是什么原因,即使睡眠质量再好,也渐渐有了失眠的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失眠,是某天夜晚醒来,发现外面的天还黑着。

她没有伸手拿床头柜上的手机,因为她知道自己最近睡眠质量有些不太好,经常做梦到天亮。

她跟老公说起时,老公说:“做梦意味着你没睡好,你以前好像没这么做梦吧?”

她摇了摇头,猜测是压力太大了。

能不有压力吗?她和老公都宅在家里,不能上班,可是家里的房贷、车贷、物业费、保险费等等,却一直在交。

孩子的学费、培训班,也不可能一场疫情就留下来,反而因为不能去学校,不得不给他加了一些网络课程。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他们家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宁愿自己吃面条,也要给孩子炒一盘可乐鸡翅,只因为他喜欢。

有人说:“你太宠孩子了。”

她苦笑一下:“宠吗?可是你看哪家不宠?跟他的同龄人相比,我们已经欠他太多东西了。”

她的压力来自于——儿子的同班同学,那些生活在四周的孩子,当他们出国旅游,报着学费上万的英语培训、早教,而她儿子只能在被他们带着,坐公交车到市周边转转。

孩子的阅历,会成为他们的眼界,这如何能让她不感觉到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疫情情况的好转,全国各地开始复工。她老公因为工作类型的原因,也成了其中之一。

复工,意味着工资。

难道这样压力就会减轻很多了?不,事实上,她依旧感觉到压力。

平时家的日常便是,一周出去一趟,大采购,口罩+84消毒液,确保家庭成员的安危。

孩子是家里的保护重点,因此不管家里的哪一个大人出去,回来不仅要给自己消毒,同时还要换掉鞋子、外套,全部放到阳台上吹风。

因为她是妈妈,她从过年到现在只出去过一次,就因为孩子最亲近的就是她,无法避免孩子与她的接触。

家里的老人出门回来,呆在自己的房间,暂时不与孩子接触;老公回来,也自觉的避开孩子,不让孩子触碰到自己。

日常采购无法避免外出,老公上班同样无法避免外出,尤其是老公上班后吃和行都在外面,呆的时间特别长,总担心他将细菌带到家里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公的复工也是加大了家庭成员的风险。

别到时候大人抵抗力强,没什么感觉,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吃不消,出现了问题。

可是老公不能不去上班,回来后也不可能不跟大家接触。

唉……也只能先这样了。

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已经尽力,所有的一切就看老天爷的意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疫情爆发以来,她获得信息的来源除了媒体,大概就是家里人的念叨。

老公有工作群,公公有工作群,她也有。

她唯一能做的,便是“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只从有公信力的媒体平台获取消息。

做为一个普通人,她唯一能的,大概就是在家里备几个口罩,准备一瓶消毒液,带着家人一起尽量减少外出,不去人口密集的地方,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听ZF通知。

朋友圈里似乎传出了消息,说最近全国的数据在降,也算是一个好消息吧。

哦,对了,支付宝开放了“杭州健康码”,据说只要出示这个码,就可以出小区逛逛。

这几天杭州出太阳了,家里的老人有些撑不住,让她帮忙弄好了,准备出去转转,表示:一定饶着人走,不闲聊。

这似乎是个好兆头!

虽然有点失眠,但她想:像她这样失眠的人一定不是少数,却依旧坚持在家憋着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能够早点出去的一天。

嗯!这么多人努力,一定可以早点出去!

捂脸,这话看着怎么那么奇怪?看来真的是在家隔离憋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