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非常时期,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显,一边是餐厅打烊大量员工待岗,一边是商超消费旺盛,人手明显不足,“共享员工”成为热门的新词汇。

盒马联合云海肴、西贝等餐饮品牌达成“共享员工”,上千名员工河马“临时上岗”;
苏宁物流实施“人才共享”计划,入职者采取灵活工作原则,短期上岗,视疫情发展和复工复产情况,可随时返回原工作岗位;
京东集团宣布将采取灵活多样的用工形式,面向全社会提供超过35000人的就业岗位。

其实,人资供需结构性矛盾平时就有,特别是以餐饮、酒店、旅行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受到时节、时段等影响较大,为此也采取了人工智能、智能排班等方式去管控人资冗余成本并取得一定进展。在良好经营业绩下,这一问题并不明显。然而此次疫情,导致餐饮、文旅等产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而商超承载量剧增,放大了这一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来看,“共享员工”是基于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并不具备普遍性操作意义。

岗位的切合度。

本次涉及“共享员工”的餐饮与零售虽说行业不同,但是在用工方式与能力要求相似度较大,这是餐饮员工进驻零售行业的先决条件,而从长远来看,除非出现疫情这样的重大事件,否则餐饮与零售的淡旺季非常相似,因此“共享员工”难有进一步拓展空间。

用工风险问题。

此次疫情来时突然,因此本着特事特办的高效机制,因此在风险防范上,能够迅速达成协议。如果变成长远“共享员工”,人员数量、工作内容、租用期限、劳务报酬、社保数额、支付方式以及出现工伤、致他人损伤及违约责任等内容上都需要达成一致,这无疑增加了“共享员工”的时间成本与精力,很难实现人力资源快速流转的目标。

事实上,“共享员工”的标准说法应该是灵活用工,是国外普遍流行的人力资源调配方式,与企业与企业自行调配的“共享员工”不同,普遍的做法是通过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来进行调配。基于持有人力资源大数据的服务机构,可快速解决企业用工短缺问题,也可帮助企业解决各方面的用工风险问题。

此次“共享员工”意外出现并深受热捧,彰显出灵活用工在解决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上的重要作用,也显示出一个巨大的灵活用工市场正在崛起,在未来将发挥更多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次疫情中,部分企业已开始与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合作,采用灵活用工方式去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例如金柚网旗下针对中老年群体的灵活用工平台——“闲不住”上周已成功向盒马鲜生交付员工。

“共享员工”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看,劳动密集型企业势必将更多采用灵活用工方式,将工作交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予以解决,来自社会的劳动力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多种形式去方式,去交付生产服务成果。